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8年12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一、顺应“课程思政”,高职法律课堂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思政理论课要坚持改进加强,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性,高职实现课程思政转变要充分挖掘总结各专业课程知识教育因素,全方位实现思政教育,实现高职思政教育创新。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其内容包括法律基础,及毛泽东思想等课程,课程开设能有效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难以实现教育目标,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化实施改变教师以往教学理念,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根据不同专业学生采取教学理念,实现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对接,提升学生的思政品格与职业道德。思政理论课是高校思政工作的课堂主渠道,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是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紧迫任务,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对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渗透,可以使思政教学价值得以实现,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成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高职思政课开设实施是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渠道。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能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课程思政考核不仅局限于学生掌握的理论概念,着眼于学生实际生活学习中道德认知实践的表现状态,是动静态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更为客观全面反映教育效果。
二、强化“课程思政”,积极探索高职法律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1.树立课程思政教学观
课程思政不能一蹴而就,要防止矫枉过正,可选择部分关系密切的课程为试点,为其他课程转化提供服务。课程思政在高职法律教学中的实施要实现向课程思政观念的转变,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开发,消除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时空局限。课程思政在高职法律教学中能否得到相应成效,关键是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理念,使课程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特点,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如可以通过讲故事方式渗透思政观点,将理论融入故事,以悟道代替灌输,做到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创新,教学内容实现兼容并蓄,互相优化课程质量,实现1+1>2的效果。
2.建立课程思政教育机制
课程思政非课程的思政化,要避免冒进的改革,高职实施课程思政必须建立课程改革领导机构,可由主管教学科研的院长担任组长,思政教学部门,教务处,各专业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机构,课程思政改革领导机构主要负责指导学校专业课标准的修订,制定专业建设与教师教育评价课程思政考核指标,促使各专业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目前思政课程时空局限是实践教学的制约因素,提升思政课有效方法是加强课程思政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课程思政教师应深入到专业教学一线,以挂职锻炼等方式观察体验行业职业要求,挖掘有益的思政教育资源,强化课程思政教师实践锻炼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学期都要到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实务部门实习。毕业前的实习不仅仅是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综合素质提高的锻炼机会。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机构是高校法律专业实习的主要场所,法制实务工作者的言传身教,将对学生法律职业伦理观念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要建立课程思政改革的联动机制,各部门相互配合,增进沟通,打造平台,共同引领学生完成法律职业精神的塑造。比如在法院实习,法官作为实习教师,通过与实习学生的日常接触,以身作则,让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化解矛盾的调解能力,也要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情怀;具备舍身护法的精神,也要能抵制金钱的诱惑、人情的干扰;有“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信念,更要有救济法律弱势群体的情怀
3.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
教学团队以经济法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将教学内容精讲+职业道德养成等教学模式应用到法律课程思政改革中。由于学生在法律学习前未接触法学基础知识,进行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对与学生专业法律知识重点将是,基于企业创立及经营虚拟动态下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价值,注重新修法条文内容补充,推动学生关心时事新闻习惯的养成。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在案例教学中结合思政内容。法律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并且实行案例教学。在进行案例教学时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入思政的内容,如宪法课程,通过观看宪法宣誓的短片,可以使学生树立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意识,增加对法律的尊重和认同;在讲授商法课程时,针对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发布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教育学生要践行公司法的规定,遵规守法、诚实守信,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讲授刑法时,针对具体的罪名可以融入爱国教育、遵守社会秩序、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播放套路贷刑事案件视频,讲解可能涉及的罪名包括诈骗罪、虚假诉讼罪、敲诈勒索罪、非法拘禁罪、抢劫罪、强迫交易罪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观念。其次,模拟法庭中加入思政内容。在民事诉讼等实训课中,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时涉及分组,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则整个小组不能按时开庭,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可以从大局意识、集体观念等方面进行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优良品德。
总之,高职法律专业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融入思政内容,使法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无缝对接,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昕,王余鹏,李肇锋.高职道桥类专业课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探索与实践——以工程法律法规课程为例[J].对外经贸,2020(07):125-127.
[2]李娜.情感教育为主题的高职思政课堂构建途径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147-148.
[3]李娜.关于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的误区与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256-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