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剖析
1.1课堂教学手段单一
经济管理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且涉及的课程体系非常庞大,教学内容非常繁杂,比如会计、国际贸易、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政治经济学等,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从目前高校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对经济管理相关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其中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在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过于依赖,缺乏自主思考探究能力,且教师大多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进行课程教授,这种方法可能能在短期内达到效果,学生对基础知识得以掌握,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发挥主观能定性,从而为就业埋下隐患。因此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在教学中与老师进行思想碰撞。经济管理学科的特点是具有广泛性,面对很多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结论,不同的观察视角往往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没有谁对谁错之分,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当前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缺失的问题,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空洞,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学习这类课程的意义所在,学生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实践运用能力差,对未来就业产生影响。大多数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都会要求面试者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入职后就能胜任工作,而不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让员工去积累实践经验。所以高校教师应加强课程教学与实际就业需求的联系,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非常强烈,经济管理课程教师应以就业为方向,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实践教学力度[2],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就业实习等,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为就业积累经验,为自己获得加分项,在未来激烈的岗位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课题设计,让学生在课题设计中对专业发展方向有一个了解,对未来就业做出规划。
2基于实验的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创新路径
2.1改革现有教学管理模式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无法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院校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采用更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选择课程和实践技能方向。只要学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践操作技能达标,就可以申请毕业参加工作,在高校院校教学中开展学分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选择课程和就业方向,培养出更多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要想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首先就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综合型教育人才,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双师型”教师是目前高校比较稀缺的资源,高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建立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优秀人才到校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建立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基于实验的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的具体策略
3.1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
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开展前,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在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开展以促进人才就业为导向的培育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应以课程专业知识为出发点,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构建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想要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首先要对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以及对人才的要求有所了解,要做好深入调研工作,课程设计要与时俱进,使培养出的人才能满足市场硬性需求,从而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市场经济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比如近些年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互联网方面的技术人才需求不断攀升,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以市场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就业人才。
3.2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资源实现共享,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上大量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等都可以为教师所用,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为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契机。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有效弥补传统教育形式的不足。互联网教学资源不仅内容丰富,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教学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还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开启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首先,教师要先搭建一个互联网教学平台,多方面搜集网络教学资源,对经济管理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并整理成课件纳入互联网教学平台中,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
要想培养高校经济管理课程学生的就业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实训平台,通过岗位实训积累就业实践经验,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进入企业真实岗位工作中,感受岗位的工作形式,了解企业岗位人才的切实需求。在就业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实践试错中不断积累工作经验,进而提升未来的就业能力。高校应加强开展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让学生深入企业岗位中,学校应建立起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方案,确保校企合作满足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需求,校企合作也可以为企业输送人才,帮助企业进行人才储备,对企业来说也是有利无弊的;开展校企合作,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让教师融入企业中,培养“双师型”教师。
结束语
综上,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对培养同时具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不断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制定、完善以培养就业人才为导向的教学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为学会提供实践就业平台,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彩.基于实验的高校经济管理课程教学探析[J].环球市场,2019(10):179.
[2]蔡志清.基于实验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6):48-51.
[3]杨婧.基于实验的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改进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249.
[4]杨红芳.基于实验的高校职业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