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课程思政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的题中之义。我国中职学校在实施课程思政时,还存在着许多困扰,这些困扰都抑制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本文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对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旨在探索出一条新的、适用于中职职业教育的新途径,从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的融入离不开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因此,在推进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从而进行“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
首要任务,中职学校必须加大对教师岗前培训的投入。针对基础会计的课程,此类培训应邀请资深会计师及审计师,分享他们在做财务决策时,如何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做出权衡。例如,一家企业在采购时,如何考虑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公平贸易,这些实际的经验分享能为教师带来真实的教学灵感。其次,中职学校需要确保教师得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例如,定期安排教师前往合作的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深入探讨企业如何在会计处理中遵守相关法规,同时体现出强烈的企业社会责任。如某知名制药企业,在研发药物的过程中,面临利润和公共健康的选择,他们在财务报表中对此进行详细披露,为社会各界展现其社会责任的实践经验会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中职学校还应该鼓励教师自我创新,研发与课程思政紧密相关的实际教学案例。案例可以是模拟某食品企业在发现其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后的决策过程。这种决策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还涉及企业的声誉和消费者的健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真实商业环境中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会计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育人目标
教育和教学的完美融合,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之外,进一步融入思政教育的深度内容。将会计学科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决策。
从“会计的基本概述”开始,中职教师可以设计教案,把会计职业的道德规范融入其中。例如,通过研究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案例,如何在涉及巨额资金的项目中坚守职业道德,拒绝贿赂,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公正、完整,体现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在“账户与复式记账”部分,教师可以设计实际的会计操作场景。例如,一个场景是某企业为了支持当地小微企业,在进行采购时选择了一家当地的小微供应商,即使其报价可能稍高于大型供应商。在这个操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采购决策对双方账户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一决策背后的思政元素,例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小微企业、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等。至于“财务报表”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某公司因履行社会责任而获得的长期益处。例如,某公司在连续几年的年报中,持续体现其对公益活动的捐赠,如教育、医疗等领域。虽然在短期内这种捐赠可能会导致其利润略有下降,但从长期看,公司因其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获得了更多的业务机会,或者获得了政府的税收优惠。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准确反映这些公益投入,并进一步讨论这种投入与公司长期收益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更能深化他们对企业在社会中角色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企业的每一个决策都与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息息相关。
三、整合教育方式,落实三全育人
在课堂中,教师根据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我国中职学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教育课程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所有教职员工,如专任教师、后勤员工和辅导员等。然而,专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他们不只是课程思政课的设计者,也是它的实施者,对教学质量和水平起着决定作用。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对知识的理解也很有限。因此,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重点知识分配应适当,选择和安排教科书的内容要有合理性。因此,在教材的开发中,应该由专业教师作为主要角色,而思政教师作为辅助角色,双方应该一起探讨如何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专业教材,同时还应该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
四、优化课程思政育人的评价机制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思政做到什么程度,方法落实到什么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课程思政评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指向性明确的工作,既要进行定量分析,也要进行定性评价。从整体上看,对课程思政进行评估,应当遵循“政治性”“整合性”“实效性”的原则。(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评价。在整个教学管理活动中,各环节的考核结果分为平时、中期和期末三部分。在平时的成绩考核中,将学生的出勤、课堂积极度、课堂听课状态等方面作为重点,具体的方法包括:检查出勤、课堂抽查、课堂互动、课堂讨论等。期中成果以期中大作业、小组作业和作品展示为评价指标。期末成绩是对整个科目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以期末知识点综合测试、期末营销论文的写作来考核的。(2)对教学方法落实效果评价。教学方法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课程思政顺利函授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把教学方法作为一个单独的指标来考核。 由于不同的课程内容,不同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有以下两点:一是对教师在教室里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检查,从教师上课的流利度,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元素的结合程度来看。二是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举手回答问题频率、答疑的次数、笔记的整理程度等方面来考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行为。 (3)学生思政内容吸收效果测评。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是主体,而学生的评价也是考核的关键,每章节知识结束,对学生知识思政内容进行考核,根据测评成绩分析以及试卷内容分析进行总结。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深入挖掘会计学的社会伦理、经济责任等内涵,能够成功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立体、全面的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不仅停留在技能的学习上,更进一步进行思考、判断,从而培养出既有技术能力又具备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总之,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已为中职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其将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中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彭龄漫. 探讨思政元素融入中职会计教学的途径[J]. 理财, 2023, (10): 95-97.
[2]刘伟华, 朱本雨. 新时代中职思政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 品位·经典, 2023, (18): 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