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会计工作对于保障单位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要进行风险的防范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整体工作的开展,既包括内部管理问题,也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有效防范会计风险,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相应管理和控制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避免或减少会计风险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包括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和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等。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类型
1.1财务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不善、资金管理不当、资产负债管理混乱等方面的风险,这对整体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的事业单位工作当中会由于预算编制不科学、执行不到位导致经费浪费或者用款不当,进而相关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对后期工作产生阻碍性作用。
1.2内部控制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中的内部风险涉及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最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效益获得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不完整或者失实,严重的还会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不到位造成财务造假等情况。
1.3经营管理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经营管理风险包括对经营活动的规划、执行、监督等方面存在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对事业单位的整体运行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管理层决策不当、经营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经济效益下降,人员之间的薪资分配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财务困难。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许多管理人员过于关注业绩表现,忽视了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缺乏对会计风险的划分和责任部门的分配,以及财务部门与其他工作独立进行,整体协同管理情况缺失,进一步削弱了工作人员对会计风险的重视程度。
1.4信息技术风险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信息技术风险,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工作过随着新时期发展背景的改变产生的一种新型的风险方式,信息技术风险包括网络安全风险、数据泄露风险、系统故障风险等。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2.1保障财务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安全关乎到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开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采取一定的措施有效防范会计风险,可以保障单位财务的安全,从而在后期各项工作的发展中避免出现经费浪费、资金损失等问题,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及时的采取措施确保单位的财务健康。
2.2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会计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或者失实,这表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没有切实落实到位,进而影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那么在之后一系列的工作发展中,需要重视起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的问题,通过加强风险防范,可以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中存在的弊端,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3维护单位声誉和形象
会计风险的发生往往会损害单位的声誉和形象,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如果不能在自我的经营和发展中了解到会计风险,那么在其后面的工作中将会影响单位在社会上的信誉和地位,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进行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成因
3.1管理不善导致的内部控制不足
管理层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对自我发展的作用,导致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那么在之后一系列工作的发展中就会出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缺少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容易产生财务管理漏洞和失误,造成经济方面的损失。
3.2人为因素引发的财务不端行为
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以及没有制定好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制度,造成一些人员产生贪污、挪用资金、虚报财务信息等行为,这不仅会导致会计风险的发生,并且还会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受到威胁。
3.3技术水平滞后导致的信息技术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不高,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那么在信息技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不足的发展情景和背景下,容易受到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威胁,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的创新途径
4.1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
建立数据分析平台,结合新时期正在发展的各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技术,通过对单位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前预警,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加以控制和纠正,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在后期各项工作的发展中,实现对大量数据的智能分析,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潜在的会计风险。
4.2智能审计技术的应用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审计工具,能够自动化地进行财务数据的审计和分析,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智能审计技术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4.3建立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及业务开展情况,全面梳理单位内部控制流程,合理制定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通过建立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内控制度,明确业务流程及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在整个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体现出的问题,建立起一套全员参与的风险管理机制,让每个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在财务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发挥员工自我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自我工作的效率,共同维护单位的财务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风险防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内部的稳定发展,不仅关乎单位财务安全和经济效益,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上的作用有着影响。在许多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中,会计风险防范成为了保障单位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通过文章提出的一系列会计风险防范的创新途径,可以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解决出现在有关会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芳.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3):108-110.
[2]段艳春.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3(03):124-126.
[3]雷曼涛.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控制对策思考[J].互联网周刊,2023(06):23-25.
[4]李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防范策略研究[J].纳税,2021(31):52-54.
作者简介:
王婷(1991.08--),女,蒙古族,山东烟台,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识别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