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据相关统计,我国2019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6%,城市群人口集聚和经济作用持续显现,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城镇空间格局。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依旧突出。要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不可避免的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因此投融资问题与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合适的投融资模式可以确保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提升城镇化质量。
二、研究动态
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与投融资的研究大多是从投资和融资两个角度出发。从投资层面来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能极大地促进地区城镇化建设(Fan,Hazell,1999),并且交通基础建设投资还能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影响城镇化进程(Queiroz C.,Gautam S.,1992)。此外,城镇化建设伴随着大量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连平,2013)。从融资层面来看,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George E.Peterson,2009)。我国当前城镇化融资也存在较大的压力,融资效率不高。地方财政难以独立支撑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如果不能建立健全的融资机制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城镇化的发展(余红艳,2009)。对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市场化渠道,例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利用股权、债务来为城镇化建设募集资金(MunawwarAlam,2010),也可以建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政府的引导作用,吸收社会资本,扩展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高坚,2010)。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在借鉴现有研究思路的基础上,从投融资的层面出发,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面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从整体和局部实证分析了投融资对城镇化建设的影响。
三、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
(一)指标选取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S)是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社会基础、人口发展水平、城市环境质量四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9年——201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测度而得。
在投资方面,与城镇化建设息息相关的便是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本文选取人均固定资产投资(pci)作为其中一个解释变量。在融资方面,除了财政融资外,各地区还需要从金融机构进行大量贷款用于城镇化建设,因此本文选取人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pcl)作为另一个解释变量。
经过相关性分析后发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pci)与人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pcl)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此,本文提出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存在一定影响的假定,并在文中加入了两个解释变量的交互项(jhil).以期能降低两者较高相关性对模型回归分析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
四、实证分析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取了最常见的四种检验方法: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ier-PP检验,检验选择包括趋势项和截距项。最终根据检验结果判定新型城镇化质量(S)、人均固定资产投资(pci)、人均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pcl)均是平稳序列,可直接进行回归分析。
(二)面板模型的估计与回归分析
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本文面板数据F检验的结果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同时,LM检验的结果也在1%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因此需要在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之中做出选择。通过Hausman检验,P值为0.9659,不能拒绝原假设,所以本文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模型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更为合适。
从回归结果可知,投资变量和融资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贷款融资都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贷款融资对长江经经济带城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固定资产投资。交互项系数为正且十分显著,即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金融贷款融资具有促进作用,或者可以说,固定资产投资除了直接促进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还能通过影响金融贷款融资活动来间接地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影响。
(三)分区域模型估计与回归分析
我国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因此,本文还需要分区域研究长江经济带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投融资与城镇化质量的关系。根据表2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面板数据都适合建立个体固体效应模型。
长江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投资变量与融资变量的系数都显著为正,表示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金融贷款融资都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长江上游地区投资变量系数显著为正,但融资系数却并不显著,说明上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化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金融贷款融资的影响作用却不显著。
对比变量系数来看,可以发现长江中游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城镇化的影响要强于上游地区,上游地区又要强于下游地区。而在金融贷款融资对城镇化的影响强度上,长江下游地区要强于中游和下游地区。
从交互项来看,长江上游地区和中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对金融贷款融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固定资产投资除了直接促进城镇化发展,还能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来间接影响城镇化建设。
五、对策建议
(一)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
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已经相对很高了,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已经没有太大的效果,应当根基下游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适当增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其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上游、中游地区也应当根据地区产业结构特色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二)优化融资结构,扩大融资规模
城镇化建设中,融资更多的是靠政府财政融资,但这无疑给政府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效率也不是很高。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尤其是下游地区,金融融资对城镇化建设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各地区应当优化融资结构,适当增加金融融资比重,充分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各式金融平台,健全城市建设融资体系,扩宽融资渠道。
(三)政企合作,分散压力,提升效率
在城市化建设中,政府与私人企业共担风险同享利益的合作模式既可以分担政府财政资金的压力,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机会成本。一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可以承包给私人企业,也可以吸引企业资金入股,设施所有权归政府,经营权可以在一定年限内归企业。如此以来,双方互惠互利,使得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维护能得到保障,进而提高城镇化质量。
参考文献
[1]Queiroz C.and Gautam S.(1992).Roa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ome diagnostic indicators[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1992.
[2]S.Fan, P.Hazell. Are Returns to Public Investment Less-favored Rural Area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dia[Z].EPTD Discussion Papers 43,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IFPRI),1999.
[3]Munawwar Alam.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Innovative Practices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Commonwealth Secretariat. London,UK,2010.
[4]连平.新型城镇化,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引擎[N].证券日报,2013-01-07(A03).
[5]余红艳.城镇化和财政协调发展的制度分析及对策[J].铜陵学院学报,2009,8(01):41-42+48.
[6]高坚.关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问题[J].中国金融,2010.12:11-13.
作者简介:郭铭富(1996-)男,汉,籍贯:四川资阳,学历:在读硕士,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