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与上升空间,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大力鼓励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从而实现农业产业的生产、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模式。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产业整体构架,促进我国农业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有效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整体化增长,为我国农民提供更多的创收机会,全面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发展。是迎合时代发展趋势,创新农业生产方法,探索农业产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种背景,农业产业化要紧跟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较少。
(二)运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初级联合,极不稳定。由于受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影响,各方只顾眼前利益,发挥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健全,农户和合作社责权利关系不清晰,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面小,合作领域窄,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科技服务水平不高。
(四)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规模的形成和基地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基地,农产品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弱。
三、解决措施
(一)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
一是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步伐,稳定农民土地预期,规避土地权属纠纷,让农民可以放心流转土地。二是要赋予村级集体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配权,探索由农户将承包地统一向村委集中再统一流转给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模式。三是要建立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指导农户签订规范合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做好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补贴申报工作。
(二)创新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培育和发展现代经营主体,建立现代化经营体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与应用,根本的是要实现生产方式的调整与提升,农业供给侧表面上是要改革农产品的供给品种、品质和质量,实际上是要改变和提升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过程,进一步来看是要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现代经营体系。
二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把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结合起来,通过合作与联合的方式发展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同时把发展二、三产业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相结合,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三)大力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和标准化建设
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成为我区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致命软肋,农产品应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双升级,必须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业品牌建设的重大意义,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努力增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不断培育壮大农产品市场竞争新优势。
(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建设
1、创新制度,让农民成为共享利益的主体。农业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农民在农业发展中被边缘化,注重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不仅仅卖农产品,而且能够通过介入农产品加工、销售这样一产业链条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应立足农业、依靠农民、惠及农村,任何时候都不得剥夺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普通农民签订保护价合同,并按收购量进行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逐步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构建完善的激励相容机制,探索有效办法,让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农民公平参与和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培育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主体。农业全产业链条长、环节多、形态多,要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农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主体的能动性,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经营在农村的基础地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农业企业为龙头,培育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协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工商企业,通过合作制、合同制、股份制、产业联合体等多种组织方式,促进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同发展、共享收益。
3、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做好融合文章,赋予农产品更多的功能与附加值。一是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拓展农业功能,让农业产业链条“全”起来。二是鼓励产业链各环节联接的模式创新,依托农业农村,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让农业纵向延伸、横向拓展,打造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增值,最终实现农民增收。
(五) 创新农业科技机制
强化农业技术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密切结合,形成开放、竞争、协作的农业科技发展运行机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开展各类科技推广活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重大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基础实力、创新能力和转化率,使农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参考文献:
1、 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寇永猛 ,新农民, 2020,01.
2、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与启示,袁为海,农村工作通讯,2020.12.
3、加快培育新型农业服务主体,芦千文,农村工作通讯,2020.10.
4、浅谈农业产业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杨芳,农民致富之友,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