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外金融发展实践状况来看,金融生态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和金融领域不良贷款的比例以及贷款的风险密不可分。因此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金融生态环境的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建立一个和谐的金融经济发展的环境。
一、金融生态环境下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金融生态理论的提出,和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失衡,环境恶化息息相关。在发展金融经济的过程中,将金融生态理念进行落实,便可以较好的稳定金融业,避免其给经济造成的损失。综合而言,生态环境下构建和谐的金融经济,可以对信贷资源的主体进行掌握,能够综合分析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微观以及宏观要素,能够合理化的配置信贷的资源,落实金融经济的科学发展观。
(二)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和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
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是离不开金融生态环境的,也是其发展的一种必然的选择。构建金融生态环境,实际上就是要促进各个环境要素和金融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发挥出现代经济中金融经济的核心作用,促进金融业和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性。比如当下各个商业银行都开始建立评级体系,包含地区的、行业的、和企业的。如果某个地区其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好,那么在这个区域内部就可能会流入更多的资金,该地区就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1]。反之,如果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较差,那么不仅不会有资金流入,反而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出,这就体现了生态环境和谐性的重要性。其次就金融业而言,只有处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之下,才能够将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的经营行为有机地结合,更好地对各项资源进行配置,为社会中的企业、个人等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三)有利于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
当下的金融行业在迅速的发展,但是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一些银行内部不良资产较高,并没有建立长期的风险防范的机制。金融行业的竞争水平不高,在较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下,我国很难发挥出金融行业的优势。通过对现有的金融经济进行优化,促进经济的和谐发展,则可以进一步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比如就当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无论是国有股份制银行还是农村信用社,其都在稳步的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如果能够具备一个较好的金融生态的环境,则为金融体制的改革提供助力。
(四)有利于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
构建和谐的、生态的金融经济发展的环境,就需要对现有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变,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其次还需要对市场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营造一个更为诚信化、市场化的金融环境,增强商业银行对各类政策以及市场的敏锐度。通过分析国家对于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其和构建金融生态中的相关内容是一致的,可见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也是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的有效手段。
二、金融生态环境下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金融行业迎来了快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开始注重对金融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大了对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不断的提升金融行业对于风险的预防以及处理的能力。但是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背景之下,金融经济和谐发展仍然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平衡状态。具体存在的问题如下:第一地区间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不平衡。农村和城市之间有着较大的经济差距,这也导致了在发展金融生态环境时,城乡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市场参与率比较低,民间借贷比较活跃,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成本高、风险大的特点。加之由于定期存款的风险低,故在农村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定期存在,通过分析发现在农村金融资产中定期存款占据金融总资产的一半以上[2]。农村金融市场不发达,必然会给更多的民间借贷发展的机会,也会影响农村金融市场的和谐性、生态性。第二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就当下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个行业都离不开法律的支持。就我国金融行业而言,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这也影响了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构建以及和谐金融的发展。比如在法律中会对个人独资企业,或者是合伙企业出资参与设立的金融机构进行限制,将整个金融的重点放在了公有制金融主体中。而一些非公有制的金融主体很难得到公平的发展,这也阻碍了多元化的金融主体的形成,很容易造成金融领域的一家独大。其次在金融领域缺乏较好的金融市场的退出机制。国家的信用担保机制破坏了金融行业优胜劣汰的原则,导致一些本身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无法及时的退出金融市场。第三外部环境逐步恶化。主要表现在信用机制不完善、政府过度干涉。信用机制不完善,就极易造成金融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问题,金融企业无法有效判断哪些企业适合投资,只能够凭借已有的资源对相关借款人进行评价,很容易会导致不良资产率增加。
三、金融生态环境下促进金融经济和谐发展的策略
(一)优化现有的金融法治环境
在金融生态环境下,想要促进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就需要对现有的法治环境进行完善。必须针对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可以看出和银行债券保护相关的法律有《担保法》以及《破产法》。首先应将《破产法》纳为债权人对债权进行保护的底线,强化在企业破产以及重组中债权人的法律地位,要赋予债权人对债务破产清偿的权利,降低不良金融企业继续运行的概率。其次在《担保法》中,要对债权的优先受偿顺序进行强化并担保,进一步对债权风险进行规避。
(二)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地区多类型、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金融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地区政府应具备前瞻性的眼光,能够意识到资本是根据市场的原则进行流动的,能够深刻认知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构建的重要性。具体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将金融支持的重点放在构建金融生态方面,能够做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其次需要通过政策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营造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以促进金融行业更好的为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服务。
(三)完善现有的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不完善,必然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金融行业的和谐化发展。因此在金融生态环境的背景下,首先需要对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加快建设企业以及个人的信息基础数据库,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标准,形成一个对全国信息技术网络全面覆盖信用体系,为良好金融信用环境的构建打下基础。其次做好信贷的征信管理工作,要保证信用数据质量,提升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另外需要对和征信相关的法规以及制度进行完善,这样可以提升个人、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对于信用的重视度,能够自觉的遵守相关法规。当然还需要做好诚信的宣传,通过宣传的方式提升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对失信行为惩戒,增加违规成本。最后加强监管征信市场。监管的范围主要包含征信市场、征信机构,通过监管促进征信业的健康发展[3]。
(四)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金融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金融风险加大,为了能够维持金融行业的稳定发展,构建一个生态的金融环境,就需要建立金融风险防范机制。首先需要对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步伐,改进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以及农信社改革。其次各个金融机构都要加快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建立风险监测的金融系统,在平台上连接实际运行的内容,设置数值。如果在运行的过程中,某个环节超过了设定的数值,则说明存在风险,就需要找到原因,将这类风险进行控制。当然还要对一些重要的产业,比如房地产、电力、农业等产业进行风险监测,防止信贷资金出现盲目的风险积聚。另外需要加强人民银行、监管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协调机制,以推动和谐化、生态化金融环境的产生。最后金融机构必须不断的优化内部的管理模式,加强审核承兑票据,防范套取信贷资金的现象,提升自身经营的水平。
(五)政府应发挥出在金融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构建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当地政府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比如政府在思想和行为上,必须要对当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改善进行重视,在地区内部积极倡导和宣扬,通过政策或者是实际的行动进行引导,也可以发挥好示范性的金融生态环境的作用。其次要对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的自主权进行尊重,对公共金融教育进一步进行加强,支持金融的改革,维护银行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
总而言之,促进金融行业的和谐化、生态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金融业各个要素之间和谐发展,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的有效的理念和手段。在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金融法治环境进行完善,建立一个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不断优化社会体系信用体系,同时做好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1]徐礼志.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分析[J].黑河学刊,2019(01):11.
[2]单泽承.基于金融生态环境的金融经济和谐发展促进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0(06):40.
[3]龚月.可持续发展视角下金融扶贫面临的困难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9(0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