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行为的出现,给很多行业及群众带来损失和痛苦,同时部分非法集资行为造成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为了降低此类资金安全风险,应该认真分析非法集资行为的特点,同时保证借款人员相关资料的真实性。
1.非法集资对商业银行金融安全产生影响的案例分析
1.1商业银行工作人员“飞单”
“飞单”具体指商业银行内部的员工,以客户经理为主,通过借助与客户的接触机会,在自身工作银行内将未经银行授权的非银行内部金融产品销售给机构或者个人,利用此种手段谋取不当利益。在2014年3月,上海某法院对王某等人进行判决,主要涉及到非法吸收公款罪,客户经理濮某被判有期徒刑4年9个月。某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濮某,在没有经过银行允许和审批的前提下,在银行的办公场所内向客户推销投资项目,此类投资项目主要由王某等人策划,在此期间共募集资金高达1.105亿元人民币,而银行的客户经理濮某获得非法利益共计186万余元。此次事件中,商业银行自身承担部分相关赔偿,给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1.2商业银行借款人非法集资
商业银行的借款人在办理相关业务的过程中,故意隐瞒自身的非法集资行为,将公司的生产经营作为主要原因,向商业银行骗取贷款资格和金额,之后利用得到的钱款转放高利贷,或者通过肆意挥霍的方式消耗殆尽,最终导致商业银行很难将钱款顺利收回。通过结合刑事优先原则,使得借款人在银行抵押资产没有办法得到合理处置,给商业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某市的吕某将公司的生产经营作为主要理由,带领部分群众到工厂参观,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获得群众的信任,同时承诺给予投资群众较高的利息,并通过写欠条以及书写签订借据等方式,向不特定公众违法募集资金。由于公司存在非法集资行为,导致其抵押在银行的资产无法得到合理处置,造成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
2.非法集资对商业银行金融安全产生的主要影响
2.1银行内部员工参与集资影响银行声誉
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参与到非法集资活动当中,无论是采用哪种形式,如销售“飞单”、代替客户理财以及直接进行非法集资等,或者是银行已经解雇及自动离职的员工参与非法集资活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给银行声誉带来不良影响,导致银行发生经济损失。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一旦参与到非法集资活动中,避免不了会将存在的部分风险转嫁到银行,如果最终形成经济纠纷,甚至是经济刑事案件,投资人会将银行作为最后的依托对象,如采用游行以及登报等方式向银行方面施加压力,进而影响银行的声誉。
2.2随意挪用贷款资金引发资金安全风险
在很多地区,针对民间借贷缺少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由于商业银行的利率通常比民间借贷的利率低,商业银行借款为了弥补此方面产生的利息差,一般会将银行贷款得到的资金用在非法集资活动中,因为缺少专业且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最终走进骗局中,使得投入的资金无法顺利收回。还有部分情况更为严重的方式,即银行的借款人存在非法集资诈骗行为,且非法集资很难在银行贷款审核过程中被发现,如果借款人员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或者公司运行过程中资金链断裂,才会让非法集资行为变得显而易见,但是此种情况下,多数借款人已经不具备基本的还款能力,导致在银行的抵押物被相关部门查封,从而引发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
2.3银行是容易被恶意起诉的金融媒介
集资诈骗人员往往利用银行账户进行资金交易,当投资人资金无法挽回时,往往会寻求商业银行业务风险点和操作失误环节,以银行存款不翼而飞、银行监管不严以及银行存在业务过错为理由,恶意起诉银行。非法集资诈骗人员为取得投资人的信任向其出具伪造的银行承诺书等材料,当投资人资金无法正常收回时,投资人也会以伪造的证据向银行索债。虽然商业银行没有败诉,但由于投资者和客户在网络和大众媒体上的大肆炒作,极大损坏商业银行声誉。
3.减少非法集资对商业银行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
3.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全面加强非法集资等违规行为宣传教育,组织员工认真学习监管部门和行内关于防范非法集资、违规销售的相关规定,让广大员工知晓制度要求,明晰行为边界和行为后果,从思想源头上帮助员工树立合规销售理念,自觉抵制违规销售行为。定期推送违规销售新闻和案例,时刻营销合规、守纪意识,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合规销售。
3.2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全面加强对员工行为动态分析和专项监测,及早发现问题端倪,防范于未然。法律合规部门应通过业务检查、账户核对、查看监控录像和实时监控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全方位、无死角的做好销售类人员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确保销售过程合规、台帐清晰。充分发挥科技手段进行数据实时监测,发现大额资金动向,及时跟进调查,掌握实际情况,了解是否进行违规销售、私售飞单,做到早发现做处理,将风险扼杀于萌芽之中。
3.3提高对舆论导向的重视
近年来,银行从业人员违规销售造成客户资金损失相关新闻层出不穷,在各种媒体网络的大肆宣传下,给商业银行造成严重不良影响。针对此种情况,一方面重点关注舆论导向,积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谨防事态扩大;另一方面,出现客户资金问题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澄清,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降低客户负面情绪,避免发生声誉风险。
结语:非法集资行为不仅会对投资人员造成严重伤害,部分非法集资形式还能够损害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影响银行整体的资金运行安全。为了减少非法集资事件的发生,同时避免对商业银行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有效切断非法集资途径,同时提高银行的资料审查能力,及时发现非法集资行为,避免受到影响的同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做好处理。
参考文献:
[1]杨辉刚,钟会兵.民间借贷异化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基于对C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实证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06):68-74.
[2]王晓丹.浅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对策[J].法制博览,2017,(3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