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来天山北坡不同土类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摘要:
利用1980年新疆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2014年新调查的土壤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个时期天山北坡农田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旨在为该区域土壤的合理利用和改良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2014年与1980年相比:(1)各类土壤0~100 cm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均随深度增加而递减。(2)随海拔高度下降依次分布的地带性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的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黑钙土呈降低趋势、平均值降幅为14.09%,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灰漠土呈增加趋势,其平均值分别提高了12.03%、34.73%、7.52%和112.74%;非地带性土壤草甸土和沼泽土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其平均值分别降低了21.08%和59.31%;而潮土则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5.53%。(3)近40年来土壤管理利用水平提高,施肥、秸秆还田和作物产量增加、机械化程度提高等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