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乡村共同体——台湾地区“农村再生”的经验研究
摘要:
乡村社会的基本属性是建立在血缘及地缘之上的熟人社会网络,这也决定了乡村相较于城市而言具有更明显的"自组织"特征。大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对传统意义上乡村内部的"共同关系"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共同体的重塑提供了契机。台湾地区比大陆的城镇化进程要早,亦经历过乡村社区解体的历程,但在进入到城市化高度发展阶段后,重新审视乡村价值并改变治理方式,通过"社区营造"和"农村再生"等政策计划,使乡村彰显出自下而上的勃勃生机,其在乡村内生力的塑造和乡村社区共同体的培育方面值得大陆学习。本文以乡村共同体作为理论框架阐释台湾地区"农村再生计划"的机制特点,并以台北市郊共荣社区为典型案例,深入解析"在农村再生的过程中,农村居民、政府部门及社会资本等如何协力建构乡村共同体,促进社区发展"。最后对如何培育大陆乡村社区中的共同体提出了若干思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