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李锦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锦开,. 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 农业学报,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009.
摘要:
我国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三农”工作的重心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对表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乡村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推动产业振兴是基本路径。面对我国农业大国小农,土地总量有限、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的现状,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融合生态学理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生态农业;持续发展;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009
基金资助:

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农业生产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长期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和农村生活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农业生产力下降。尤其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缺少国家政策保护,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国农业需要创新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学者就陆续提出走“生态农业”道路的设想,并迅速形成探索生态农业的高潮。现就中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国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参考。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改善农村及城市周围环境,避免空气和水的污染,能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同时,可以促进农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快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以及一些地区、村、镇、企业相结合的复杂农业系统。从实行粮豆轮作、牧草混种、混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投入等方面,阐述了生物防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稻田养鱼、浮萍稻田养殖等生态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要农业模式,农林畜牧业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粮、桑、渔结合模式,种植、养殖相结合模式,利用有机废弃物的多阶段综合利用模式。由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工艺,更多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更大的污染。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演化链中的自然循环,管理和培育生态农业。轮作、利用害虫的天敌对付害虫,以及利用动物粪便作为植物的有机肥料,均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生态平衡,从而生产和供应更多绿色和环境友善产品。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保障人类健康,更好地保护环境,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增加生态效益。生态农业不仅可以增加物质循环,而且可以促进能源转化,更好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可以生产更多的新型有益农产品,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更多需求。因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加强植物保护宣传力度,加强教育培训

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农产品的产量是根本,但有不少农场主过于依赖化肥与农药,这将会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对植物本身带来严重破坏,危机食品的安全,在时间积累下形成恶性循环。关键在于对植物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淡薄,对植物保护缺乏正确的认知。所以,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植物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观念,同时形成良好的保护理念。另外,为实现农业种植的持续发展,确保农产品质量与产量的稳定提高,还需进一步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的研究。

2.2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

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增产增收往往需要大量施用化肥,这就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过高,为了降低化肥的施用量,同时强化土壤肥力,可以使用秸秆还田技术。在收割完农作物后,可以直接将秸秆投入粉碎机,并通过翻耕整地将粉碎物埋入土壤中,在秸秆腐烂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机质,进而提升土壤肥力。此外,要加强田间管理来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在农作物种植时也要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做好除草、浇水等工作,为农作物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作物产量。传统田间管理经常会导致土壤板结,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农作物死亡、减产。因此在生态农业的发展背景下,可以使用更加环保的技术来改良土壤,从而提升土壤肥力,实现对其的重复利用,达到更加高效的农作物种植。

2.3加强资金投入,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制定促进五大产业振兴的金融支持政策。我们将通过补贴、利息补贴、担保和代替补贴的激励措施相结合来增加政府投资。中央给予适当奖励和补充支持,加大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支持力度,鼓励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用于园区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农业园区产业化发展,不仅是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农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动力。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衔接起来,实现产业发展规划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性协调统一,形成园林村与生产村一体化发展模式。一是建设规模大、绿色高质量的生产基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田网、水网、电网、路网的联网。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引导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产业组织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联合组建农业产业化联盟,扩大和壮大具有特色优势的优势产业,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

2.4农业绿色化生产

政府在推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生态化、自然化、绿色化的发展思维,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标准和发展要求,提高乡村地区的绿色食品供给能力,满足城乡居民对食品安全、营养、味美、保健等多功能需求,全面提升乡村地区生态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绿色发展、和谐共生成为乡村振兴中发展农业产业、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的强大动力。当前,我国乡村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步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我们必须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倡导生态化的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化种植模式,提高乡村地区的绿色食品供给,这样既能满足广大民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也能促进农民的增收需要。在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中,从农业耕种技术角度来讲,基于乡村地区的特点,不仅要鼓励精耕细作,还要加强对有机肥的应用。在资金与人才条件充足的情况下,注重生态化农业设备的引入,这样才能稳步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要加强绿色安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以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

2.5优化农业生态产品质量

优化农业生态产品质量,就要运用现代农业设施和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与普及,整体提升农业生态产品质量。一是推进农业生态产业技术不断创新,从育种、施肥、防治、监测到节水各个环节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创新发展赢取产品质量。二是推进农业生态产品的标准化生产。通过建立健全生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体系,打造生态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构建农业生态产品信用评价体系,从各个环节保障农业生态产品质量安全。三是推进农业生态产业循环机制,实施农业生态产业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节水生产、有机肥生产等,实现有效循环式的农业生态产业。

结语

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生态农业占据关键地位,同时也是新时代环境下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需积极利用植物保护技术,使得农民充分意识到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加强对优良品种农作物的研究力度,科学使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洮.生态经济要求下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究[J].经济管理研究,2020,36(1):37-39.

[2]马为勇.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176,17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