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徐冠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冠华,. 探索“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路径[J]. 农业学报,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011.
摘要:
本文通过论述“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研究提升“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的措施,并从农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农业资源整合与协调、建设农业销售的平台、注重农产品质量把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对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能为“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做以参考。
关键词: 联网;农业;经济发展
DOI:10.12721/ccn.2022.157011
基金资助:

前言: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发展的支柱产业,基于我国正处于“互联网+”形态时代之下,其传统的农业生产以及经营形式已不适用于当下。因此,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在信息、知识型社会和新产业发展之下,充分把握时机,推动农业和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1“互联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1.1降低农业经济投入成本

“互联网+”时代,主要是依靠互联网作为媒介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行业形态,基于此背景之下,在农业生产以及经营的过程之中,可以依靠“物联网”“人联网”等形式,实现对于种植条件、种植品种以及种植数量的精准把控,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所出现的,依靠人力、畜力劳作,无法精准支配农业资源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有效、合理以及科学地将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减少对于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对于经济成本的投入[1]

1.2增加农业利润经济效益

产业链是为农业提供利润,创造经济价值的关键,在过去传统的农业产业链中,存在着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其主要体现在农户所生产出的作物没有良好的销售途径,部分蔬菜瓜果由于受到运输时间和储存条件的影响,其质量逐步下降,经济效益也逐渐低下。而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其产业链的发展也从被动变为的主动,能够打破地域以及时间上的限制,通过电商等渠道,提高了人们交易的时效性,加快了货币以及农业品的流动性和附加值。

2提升“互联网+”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2.1农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互联网+”的呈现形式,主要是以“互联网+传统产业”为主,因此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升级转型的方式,全面推进传统行业的良好发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调整:第一,加大创新力度。改变传统以人力、畜力进行生产的方式,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生产结构之中,采用推进现代自动化农机生产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精准优势,优化生产条件以及生产环境,实现在产业上的融合与创新。第二,加强协调能力。为了保证农业生产与经营的衔接性,应将互联网技术贯穿整合农业过程,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业生产活动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与调整,加强产业之间的协同性,保证农业经济平衡发展。第三,扩宽开放力度。利用互联网加强区域之间的学习与农产品开发力度,实现技术上的创新与提升,通过电商等形式,打开销售渠道,扩宽销售面积,并带动农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2.2农业资源整合与协调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在传统农业发展之中,存在着资源利用率不高以及科学技术低下的情况。因此,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现有农业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以保证农业经济能够协调发展,其改善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2]。基于“互联网+”背景之下,我国部分地区存在农业研究成果水平较低,缺乏创新与先进技术的情况,因此要充分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地区与周边农业学院的合作以及为科研人员提供试验田和优化科研环境的方式,加大对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当地高素质劳动力返乡发展。第二,加大政策普惠政策。农业经济除了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之外,还受到生产主体农民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减少农民对于信息化设备以及种植技术的顾虑,应加大补贴和普惠政策,通过地方政府全面协调的形式,助力农业经济发展。

2.3建设农业销售的平台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及销售平台,对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新型农业销售平台,打破空间以及地域对于农产品销售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形式,优化建设:第一,完善基础建设。俗话说:“想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流动性,为了加大电商农产品销售范围,部分交通较为落后的地区,应通过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方式,以保证产业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大面积地覆盖,以保证农产品“进得去,出得来。”第二,注重新型产业发展。假如仅依靠电商作为主要的销售形式,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农业文化旅游、农家院、采摘园等新型产业的发展,以产业带动经济的形式,创新销售模式,打造全新农业品牌形象,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2.4注重农产品质量把控

想要从源头上把控经济的稳定增长,应从把控农产品的质量入手,树立品牌效益意识,提升品牌在社会中的公信力,制造稳定的客源。“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虽可以采用电商等网络销售形式,扩宽农产品的销售途径,但也有部分商家,利用虚拟网络,客户无法先看到实物的方式,将部分质量较差,品相不好的农产品混入其中进行销售。这样一是对其他农户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降低了品牌公信力,丧失了客源。因此,要通过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制度的方式,加大检查力度和执行力度。首先,农业地区可以通过建立供销社和农业合作社的方式,将地区较为分散的农户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产品上市、销售和检验质量标准,将质量较差的产品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其次,农业种植区域也要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在品种选择,种植质量,种植环境上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把控,以保证农民的收益。

2.5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户要加大对于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当地农业监管部门应利用现代化环境监测设备,对农业种植环境进行实时掌控。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在其中发布有利于生态、环境以及生物的文章,对周围环境污染以及气候状况进行实时更新,提高农民的保护意识。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加大共享理念,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现代农业生产信息、生产资源以及产业发展新思路的共享。运用互联网做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线上连线专家或者科研人员的方式,进一步解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对问题和资料的评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有效利用,提高当地农民经济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念。通过打造试验田以及树立优秀典型的方式,加大地方之间对于传统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工作中,实现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推动着经济形态不断地变化,能够为现代社会经济实体注入活力。因此,作为农业大国,更要加快对于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优化升级以及转型工作,为充分适应当下的发展,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化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加奇.“互联网+”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索[J].南方农业,2021,15(32):127-129.

[2]赵琳.“互联网+”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山西农经,2021(20):65-6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