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莫璐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莫璐嘉,. 供应链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 金融研究杂志,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113.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政策鼓励等措施,催生出了大量中小企业,然而现阶段我国征信系统完善程度不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国家亟待解决的金融领域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服务应运而生,随着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逐步发展,已逐步成为现阶段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个新方式,为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通过研究供应链金融发展问题,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出发,通过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业务模式、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和风险管理四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简单评述现阶段文献的贡献与不足,展望未来我国供应链金融研究方向,以期为将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DOI:10.12721/ccn.2021.157113
基金资助:

一、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由运营管理与金融学等多个专业延伸出的新研究领域,自概念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对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相关文献查阅和梳理发现,国外学者更早地对供应链金融进行相关研究。同时,由于国家征信体制的健全程度不同以及国家法律制度和文化理念差异,导致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相关文献主题的差异:在健全的国家征信体制下,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对资金约束企业提供融资,并且贸易信贷在企业中接受程度更高,社会更关注供应链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而国内缺乏较为健全的征信体系,从商业银行的角度,供应链核心企业是商业银行的关注点;此外,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也更受发达国家的青睐,各国逐步将碳排放纳入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考虑因素,旨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国内有众多小微个体户,受制于农业发展特点,农产品小微个体户融资环境不容乐观。因此,现阶段国内文献更多地集中于农业供应链金融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供应链金融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主要视角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对供应链金融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明确供应链金融概念的定义、理论基础;二是对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融资模式下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的研究以及对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探讨;三是对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质量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不同融资模式下对供应链的绩效影响程度的分析;四是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度量、分析和控制方面。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与模式

1.关于供应链金融内涵的研究

供应链金融是近代的金融创新成果,由金融与供应链两个领域延伸结合产生,因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供应链金融进行定义:一个是供应链导向,一个是金融导向(Gelsomino L M et al.,2016[1])。供应链导向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为供应链上企业提供的融资解决方案,以促进供应链上产品信息的交换(Camerinelli E,2009)[2],加快供应链中资金的流动性(Euro Banking Association,2014)[3],提高供应链上资金需求企业获得资金的可能性同时降低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金融导向则强调供应链上链属企业之间的协同作用,通过链属企业的协同合作优化供应链上产品库存。Wuttke(2013)[4]等也从企业资金流视角指出供应链金融对于上游链属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具有较大优势,在对供应链内资金进行优化与监控下,为供应链链属企业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包括短期融资和资金结算等金融服务。

国内学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关注起始于以质押动产为核心的物流金融,罗奇、朱道立等(2002)[5]提出了融通仓概念,冯耕中(2007)[6]提出了仓单质押概念。早期的物流金融模式因不足以覆盖供应链端上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因此,供应链金融概念应运而生。在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下,杨绍辉(2005)[7]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与物流供应商合作,为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端点企业提供物流和资金结算的金融服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课题组(2009)[8]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即金融机构首先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信贷模型,同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分析出对供应链不同节点提供相匹配的封闭授信及其他资金结算、理财业务等相关综合金融服务。胡跃飞和黄少卿(2009)[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由金融机构为供应链的链属企业或保证供应链运行所提供的财务管理办法。宋华(2017)[10]提出供应链金融的概念逐步向流程化金融模式发展,正在从单一的金融借贷活动发展成为生态化金融模式,依托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实现资金在供应链中有效流动,促进产业的发展。

2.关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

根据参与主体和业务模式不同,供应链金融模式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根据供应链中主体结构不同将供应链金融划分为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和核心企业主导模式;其二是根据供应链金融业务类型不同划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质押三种模式。

国外学者对于主导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研究较为深入,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银行信贷、信用担保等融资方式直接为资金需求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在银行信贷模式下,Dada和Hu(2008)[11],Raghavan和Mishra(2011)[12],Kouvelis和Zhao(2012,2016)[13][14]等提出,银行通过评估供应链风险和信用,给与企业一定程度的贷款;在信用担保模式下,Green(2003)[15],Yan等(2016)[16]等提出,供应链上资金富余的企业为资金需求企业做担保,承诺在其无法偿还贷款时代替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催生了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与协调,建立资金流通与物流服务的渠道,同时,也可以实现分散信息的整合与共享,弱化主体信用,使企业获得贷款(李健、王亚静等,2020)[17]。袁昌劲(2014)[18]是最早提出“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概念的学者,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是指借助互联网平台积累的客户信用体系,具备电商运营和资金供应资质的商业银行或网络平台利用自偿性贸易融资模式在线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资金需求用户提供授权、贷款和支付结算的金融服务。史金召和郭菊娥(2015)[19]从商业银行视角,将线上供应链金融分为三种模式:线上供应链金融、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以及商业银行+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

随着国内金融扶贫理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文献开始将供应链金融与金融扶贫理论相结合,在此背景下,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应运而生。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将供应链链属企业和农户利益捆绑,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搭配合适的金融产品,匹配供应链上各链属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推动农业供应链整体高效地运行(马九杰等,2011)[20]。申云(2018)[21]认为,现阶段农业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当前农村金融扶贫最有效的微观模式之一,得益于农业供应链金融具备小微金融的特点,普惠性成为农业供应链金融的一大优势,农户凭借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更有利于其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激发其投入农产品种植、扩大生产规模的信心,有助于农户提高收入。在我国,一些地区现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供应链,部分商业银行引入工业和贸易领域先进的供应链金融机制,结合世界上其他国家成熟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逐步将供应链金融模式运用到我国农业产业供应链中,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农户等重要供应链环节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三、供应链金融发展对供应链的影响及风险管理

1.关于供应链金融服务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金融创新,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供应链流转效率,提高供应链价值,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供应链金融对供应链服务绩效的影响。目前国外学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选择融资渠道是否能够切实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提升供应链整体价值。Kouvelis和Zhao(2012)[13]研究了资金约束的零售商向银行和供应商融资的偏好选择问题,研究表明在提供一个结构最优的贸易信贷合同时,零售商会得到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的融资利率,进而通过增加订单数量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Tunca和Zhu(2017)[22]分析了买方中介在供应商融资中的作用和效率,并与银行借贷融资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风险从供应商转移到买方的买方中介融资可以显著提高渠道绩效,同时对供应链双方都有利。

张世辉、牛似虎等(2013)[23]利用平衡积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价方法,对中小企业供应链运作绩效进行评价,提出供应链企业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得益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指出我国中小企业提高融资效率和供应链整体绩效可依靠供应链金融业务。匡海波等(2020)[24]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特点和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因素构建了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目标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风险型企业的贷款利率更高,利用供应链金融贷款可以获得更明显的利率优惠。

2.关于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

金融机构和供应链融资企业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回面临各类金融风险,这些风险点制约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因此,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是保障供应链金融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学界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日益增加。国外学者对于风险管理的研究较早,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多从金融工具和供应链企业视角分析。Dawn(2002)[25]认为,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冲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具有很好的效果。从供应链链属企业视角,供应链上各个企业之间缺乏共同目标是供应链金融服务所面临的最大挑战(More和Basu,2013[26])。此外,风险价值对冲和商业银行缺乏风险模型都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因此,应关注对系统风险的定量分析(Sum,2016[27])。

李梦宇和周莹(2015)[28]利用纳入核心企业对供应商的传染效应的信用风险结构化模型,制定了合理的贷款定价利率公式,减弱了银行风险。夏立明等(2011)[29]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认为商业银行应通过主动控制、加强中小企业融资项目评估来降低信用风险。此外,严广乐(2011)[30]结合了供应链金融理论和博弈论研究方法,认为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后对促进供应链效率提高、防范风险具有积极作用。借助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同样可以实现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李小金和胡雯莉2017[31]),结合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能够有效降低交易双方的时间和信任成本,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效率(张浩和朱佩枫2019[32])。

四、总结

随着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学界对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融资模式、服务绩效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都在不断完善,但也不难发现,现阶段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大多是各方通用的模式流程,有针对性地对具体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未来可增加对特定领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细分研究,关注对供应链上各金融主体关系的研究,同时关注中小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供应链金融模式研究。

参考文献

[1] Gelsomino L M , Mangiaracina R , Perego A , et al. Supply chain finance: a literatur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6, 46(4):348-366.

[2] Camerinelli E . Supply chain finance[J]. Journal of Payments Strategy & Systems, 2009.

[3] Euro Banking Association . Supply chain finance EBA European market guide[R].2014.

[4] Wuttke D A , Blome C , Foerstl K , et al. Managing the Innovation Adop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ix European Case Stud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13, 34(2):148-166.

[5] 罗齐,朱道立,陈伯铭.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中国流通经济,2002(02):11-14.

[6] 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01):49-54.

[7] 杨绍辉.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服务[J].物流技术,2005(10):179-182.

[8] 深圳发展银行. 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M].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9.

[9]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08):194-206.

[10] 宋华.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10):78.

[11] Dada M , Hu Q . Financing newsvendor inventory[J]. Operations Research Letters, 2016, 36(5):569-573.

[12] Raghavan N R S , Mishra V K . Short-term financing in a cash-constrained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1, 134(2):407-412.

[13] Kouvelis P , Zhao W . Financing the Newsvendor: Supplier vs. Bank, and the Structure of Optimal Trade Credit Contracts[J]. Operations Research, 2012, 60.

[14] Kouvelis P , Zhao W . Supply Chain Contract Design Under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Bankruptcy Costs[J]. Management enc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ences, 2016, 62(8):págs. 2341-2357.

[15] Green A . Credit Guarantee Schemes for Small Enterprises: An Effective Instrument to Promote Private Sector-Led Growth?[M]. UNIDO, Programme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Cooperation Division, 2003.

[16] A N Y , B B S , C H Z , et al. A partial credit guarantee contract in a capital-constrained supply chain: Financing equilibrium and coordinating strate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 173:122-133.

[17] 李健,王亚静,冯耕中,汪寿阳,宋昱光.供应链金融述评:现状与未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0,40(08):1977-1995.

[18] 袁昌劲.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识别及概念构建[J].北方经贸,2014(03):135+142.

[19] 史金召,郭菊娥.互联网视角下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与国内实践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04):10-16.

[20] 马九杰,周向阳,蒋逸,张永升.土地流转、财产权信托与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龙江银行“五里明模式”剖析[J].银行家,2011(11):107-109.

[21] 申云,张尊帅,贾晋.农业供应链金融扶贫研究展望——金融减贫机制和效应文献综述及启示[J].西部论坛,2018,28(05):30-36.

[22] Tunca T I , Zhu W . Buyer Intermediation in Supplier Finance[J]. Management Science, 2017:mnsc.2017.2863.

[23] 张世辉,牛似虎,杨皎平.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3(20):28-31.

[24] 匡海波,杜浩,张欣,孟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研究[J].管理评论,2020,32(11):245-259.

[25] Dawn Barnesschuster . Coordination and Flexibility in Supply Contracts with Options[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2, (03):65-70.

[26] More D , Basu P . Challenges of supply chain finance[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19(4):624-647(24).

[27] K Sum . A review of individual and systemic risk measures in terms of applicability for banking regulations[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16,10(01):71-82.

[28] 李梦宇,周莹.供应链融资风险传染度量及贷款利率定价[J].统计与决策,2015(20):152-156.

[29] 夏立明,宗恒恒,孟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研究[J].金融论坛,2011,16(10):73-79.

[30] 严广乐.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博弈分析[J].企业经济,2011,30(04):5-9.

[31] 李小金,胡雯莉.基于B2B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与实践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7,31(05):35-38.

[32] 张浩,朱佩枫.基于区块链的商业模式创新:价值主张与应用场景[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02):19-25.

作者简介:

莫璐嘉(1992-),女,汉,广西南宁人,在读硕士研究生,银行管理方向,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