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管理型专业,是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文旅产业完美融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在当前以课程思政为教学育人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在世界一流专业角度下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中,怎样把思政元素完美融入渗透,融合进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课程中,已经成为所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会展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1、重视会展项目策划,关注时政热点
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课程大多与当前时政热点息息相关,大多数的会展活动都会涉及到国家政事和思政元素。会展中所包含的经济范围的大型国际会议和涉及到对政治形势进行分析的重要会议,在《会展学概论》《节事活动与城市营销管理》《会展场馆经营与管理》《会展物流学》等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典型素材。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当前时政热点和在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等方面新的政策和改革方案,在教学课程中结合国家大事和时事热点展开教学,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把国家时政热点带到专业课堂中来,把思政元素与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理,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关注时事,分析时事,充分发挥政学结合的优势。
2、重视会展业发展,传承家国情怀
调查显示,我国40多个城市将会展业定位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会展业关于会展活动的发展历史研究表明,会展业与城市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会展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与城市具有很深的渊源。成功举办一个知名的展会,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向世界各个国家的与会人员宣扬一个城市的经济与科技实力。会展活动对推动城市发展的联动效应体现在:会展活动推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系统、网络信息系统等配套设施,是城市提高综合实力的“助推器”。会展活动增强了城市魅力,提升了城市的关注度和吸引力。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在深刻认识到会展业发展的积极影响之后,打造以品牌为支点,创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拉动整个城市全面发展。会展业可成为服务地方经济、促进地方发展、建设家乡、提升城市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重要抓手。
3、依托节事活动,弘扬传统特色文化
会展项目策划开发与城市节事活动关联性较强,二者相互促进互相影响。由于城市节事活动形式多样,其承载的城市文化和活动特色与会展活动极其相似,节庆活动能够有效挖掘人文和自然资源,参与性、互动性特点能够吸引游客,作为“诗和远方”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成果表现形式。会展项目的开发也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特色,结合区域文化传统,以彰显城市文化名片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将会展节事活动努力打造成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比如:瓦萨滑雪艺术文化节、延边金达莱赏花文化节、山东曲阜孔子文化节、山东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吴桥杂技节等。文化作为节事活动的灵魂和核心驱动力,文化内涵的丰富决定了会展项目开发的成与败,因此在会展专业教育中必须重视文化元素的挖掘。
5、加强教师队伍理论学习,丰富融入课堂实践方式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要素的有效融合对于加强教师队伍至关重要,由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涉及内容比较广泛,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依托课程专业优势,利用课程相关社会热点与教学案例的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正确、先进思想和文化,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完全融入思政课堂。专业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定期组织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学术交流研讨,与同事分享,与学生交流,积极主动拓展教学活动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保证课程思政进课堂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高校教育课堂实践与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合。
三、会展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对策
1、依托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总体课程的性质与体系相结合,认真探寻并逐步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主要落实课程“专业学习、团队精神、共同责任”的基础内涵,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专业知识、组织能力、会展理念的总体提升。通过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与思政相互结合,致力于会展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为基础,明确此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落实相关思政教学的专业部署。为实现通用知识课程、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结合,进一步完成育人阶层效应的强化,主要将现代思想理念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教育价值观念、红色经典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创新创业理念及职业素养教育方向、现代化生态文明以及乡村振兴教育主推力的思政元素融入会展经济与管理的专业课教学中。
2、强化育人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结合思政课程发展建设目标,依据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发展所需的专业化、人才化要求 ,适应全域化复合型、创新型会展业态发展大方向,紧跟科技型会展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行业新变化,打造集“专业供给——市场需求——专业供给”闭环的人才培养机制。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课程标准以及章节内容设置专业课程目标,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将德育与思政教育完美融合。同时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功能及元素必须深入凝练。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五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塑造,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必须完善课程大纲,创新教学设计,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另外在专业课程毕业设计、社会实践以及学科比赛中应积极培育学生思政意识和观念,进而通过会展经济与管理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学形式,满足专业学生就业需要。教学互动过程中结合时政案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家国情怀品质,立志成为社会需要的会展专业人才。
3、利用会展专业课程价值,引导学生思想进步。
会展管理专业讲授课程和大学生的生活思想是息息相关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极强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具有以网络方式为主导的发散性思维逻辑,具有薄弱的以个体发展目标为核心的集体观念以及具有以张扬个性为重心的非主流文化。会展管理专业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以学生小组方式共同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学生要有极强的团队合作,不存在以自我为中心,造就坚固的团队能力,培养团结共进的精神,这对于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以及提高合作能力具有极大的优势。因此,会展管理专业教学课程在逐渐地融合新内容,开发新的教学形式,以网络为主要途径,指导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迅速地利用具有价值性的内容,不断帮助学生学习主流文化,使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世界都能有质的飞跃。
4、建立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体系,发挥育德功能。
根据高校教育的目标和需求,高校尤其要正视课程教学过程以及对质量的考量,并且构造出科学健康的课程思政教育评价机制。激励专业课教师探寻并研究全新的教学评价管理方式,比如非模板答案考试、质性量性分析作业,校外实地考察报告分析、实际情况案例分析讨论、学习小组学习研究成果展示等,为发展所有课程的育德功能,应敩学相长、融汇贯通并强化产教之间的协作。为构造出应用型与实用性兼顾的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保障系统,要从三个角度看待,第一要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的含金量;第二要保障师资质量的优异性;第三要保障社会服务质量是否合格,最后必须要时刻检查应用型本科院校会展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以及运行机制的运行速度。
结论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新时代背景下多种社会文化基因。比如会展活动与当下社会热点、时事新闻联系紧密,会展策划与节事活动完美融合,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会展项目开发管理关联度较高。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体现在课堂教育之中,丰富专业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而言自身思想文化、道德素养会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重视思政教育既应了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也满足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需要,更为重要的是课程思政与专业的结合能够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燕.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6)
[2]张忠于.课程思政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和新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0(30)
作者简介:
唐亮:1984年10月生人,黑龙江省宾县,吉林工商学院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会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