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
罗胜基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罗胜基,.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及风险控制[J]. 金融研究杂志,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223.
摘要: 控制好供应链金融的融资风险,是当今时代中小型企业健康融资发展的前提条件,相关风控人员要利用好供应链金融在当今市场的融资优势,并从供应链金融特点出发,不断优化银行的风险控制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保证银行和企业双方面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融资风险
DOI:10.12721/ccn.2022.157223
基金资助:

1供应链金融的概述

1.1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供应链金融是当今时代经济市场一种新型的融资管理模式,使用对象大多为中小企业,是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优秀融资手段。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中,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眼前,这为银行的金融投资增加了选择上的困难,也提高了融资的风险性,而供应链金融的应用意义,就是将金融融资方面的单企业风险转嫁到整个供应链企业中,利用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优势对金融融资风险进行均分,进而将金融融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种模式的应用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发展风险,促进我国企业的“百花齐放”。

1.2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在应用供应链金融进行风险融资中,相关金融企业必须要认识到供应链金融的个性特点,才能更好的把握对其的使用程度。首先,供应链金融的使用稳定性。由于供应链金融是将金融融资与供应链企业进行整体捆绑,这就使得资金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使用上能得到长久保障,这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基础。其次,融资的灵活性。在以往的企业融资模式中,大部分银行更愿意对大型企业进行融资贷款,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审核较为严格,导致不少中小企业享受不到融资服务,而供应链金融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经济链条性,既包括中小型基础服务企业,也包括大型高精尖企业,有效降低了金融融资对中小企业的限制,使任何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享受一定的融资倾向,进而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融资风险性较低。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是银行、企业、商业机构三方参与的融资模式,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关系,在第三方机构的参与中,能使金融融资达到三方共赢的目的,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向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

2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

2.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应收账融资模式即企业用自身的应收但未到账的账款申请融资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一般应用于商品生产企业,使用与企业商品出售而未收到回款而导致的企业资金运转不良的情况。这种模式是以企业生产所产生的的债款利益为担保进行融资申请,一旦企业破产,可以从债款中有效降低银行方面受到的损失。企业在使用应收账款融资方法时,银行会优先对企业当前的生产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对整体供应链金融状况进行统计,从而确定对不同企业的融资额度,使中小企业能及时获得运转资金,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

2.2保兑仓融资模式

在经济市场供应链条中,为了保护中下游企业的发展健康,通常需要向上游生产企业提前支付款项,从而保证自身能及时获得稳定的生产材料,但是这种提前支付的形式,使许多的中下游企业会面临资金运转困难或难以支付款项的情况,这时各中小企业就可以应用保税仓融资进行金融资金申请,来解决企业发展面对的资金成本困境。这种模式是以融资方所购生产材料为抵押,提前获得银行的经济支持,一般都需要落实好卖方承诺的商品回购权限,使银行方面能实现资金的部分回收,这是控制企业融资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使供应链下游企业能获得良性的企业资金运转的优秀融资方法。

2.3融通仓融资模式

融通仓融资模式与物流方面有密切的联系,是指银行在为供应链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融资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一定程度的物流服务,这种模式的有效应用既能促进物流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能保障各企业之间的物流畅通,给供应链企业在商品货物的流通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在这种服务模式开展前,银行方面还需对企业的货物商品生产现状进行充分考察,判断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有效储货量,进而对不同企业进行物流资源分配,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发展活力。

3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风险控制管理方法

供应链金融投资方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投资基金的大量转移以及商品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存在很大的投资风险,相关金融融资管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风险管控,提高供应链金融的使用效率,对供应链金融融资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控制。

3.1建设完善的融资风险管理制度

落实风险管理制度,是供应链金融融资的前提条件,一个完好的管理制度,能使供应链金融在融资过程中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既能保证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获得资金的良好运转,同时也能最大程度上保障银行方面的资金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的个性化特点,在传统的金融融资风险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具体的管理方法,这就需要当代金融专业加深对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从而为银行建立起新型的风险评价体系,与供应链各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而比对完善,从而保证银行方面能在风险评价中与现实企业发展相契合,从制度上对风险评估和金融融资进行操作规范,进而使供应链金融融资的运作模式更加完善,减少其在实际金融融资操作中出现问题的频率。现如今,新型的融资风险管理制度正处于创新建设之中,相关金融研究者一定要立足于实际的金融融资风险,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使其与现代的经济市场向适应,从而提高企业和银行双方面的利益。

3.2分模式进行针对性风险控制管理

在不同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的使用中,常常会用到差异性的风险控制方法,这种针对性的风控方法才是从融资细节中有效降低供应链金融融资风险的有效策略,对银行与企业都有重要意义。对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银行方必须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进行仔细核对,不仅要核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有效性,同时还需要对债务企业进行资金审查,在确定该企业有能力偿还账款的情况下再确定融资额度。

【参考文献】

[1]汪进,吴清烈.国内B2B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研究综述[J].科技与经济.2017

[2]信聪聪,侯敬,杨向飞,金艳萍,朱文娟.基于期权视角的冷链物流金融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

[3]李温昕.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经济.2017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