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生产建筑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重生——以苏州吴中区黄墅村匠心工坊设计为例
向刚1 郭海鞍2,3 刘海静4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向刚1 郭海鞍2,3 刘海静4,. 废旧生产建筑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重生——以苏州吴中区黄墅村匠心工坊设计为例[J]. 中国城镇,2018.9. DOI:.
摘要:
2017年,江苏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为中国乡村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很荣幸受托于当地政府,为苏州吴中黄墅村的发展贡献菲薄之力。黄墅村是历史上著名的工匠之村,现在村里仍有很多人以装修行业为工作,于是笔者希望为村子建造一座匠心工坊,用以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工坊选址于村口的一些废弃生产建筑。结合工坊设计,探讨乡村中废弃的生产建筑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中的再利用方法。在农村经济搞活的时期,乡村中建设了大量的生产建筑,用以提高村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当下这些房子虽然已经失去原本的功能,但是已经融入乡村生活,也成为了那个时代特色乡村的印记。如何更好地实现乡村废旧生产建筑的更新与发展,是当代进行乡村建设工作时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特色田园乡村;废旧生产建筑;乡村文化;改造与再利用;黄墅村
DOI:
基金资助: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