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在生物检测及靶向治疗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
张晓琳1,2 丰晓婷1,2 詹世平1,2 卢春兰1,2 李鸣明1,2 侯维敏1,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晓琳1,2 丰晓婷1,2 詹世平1,2 卢春兰1,2 李鸣明1,2 侯维敏1,2,. 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在生物检测及靶向治疗药物输送系统中的应用[J]. 新材料,2020.8. DOI:.
摘要:
谷胱甘肽几乎存在于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是细胞内重要的调节代谢物质,对维持人体内正常的免疫系统及生化防御体系不可或缺,实时快速地实现谷胱甘肽的检测对疾病的监控以及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可对细胞内谷胱甘肽实现荧光检测,响应迅速,灵敏度高,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不仅可通过荧光强度实现对谷胱甘肽的荧光检测,近年来还实现了对谷胱甘肽的比率荧光检测,避免了生物体内背景荧光的干扰。但是大多数荧光传感器在生物体内检测没有靶向性并且只能单纯地实现硫醇含量的荧光检测,而在硫醇含量远超过正常细胞的肿瘤细胞内,更迫切需要实现的是在诊断后实现肿瘤治疗。近年来,研究者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过巧妙设计将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与抗肿瘤药物、肿瘤细胞靶向单元有机结合,实现了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基于双硫键的荧光传感器。该类荧光传感器若要同时实现荧光信号诊断与靶向肿瘤释放药物,四个重要的元素不可或缺:(1)荧光信号;(2)可切断的连接;(3)靶向配体;(4)抗肿瘤药物。这类荧光传感器设计关键就是可切断的连接,而双硫键在肿瘤细胞内高浓度的谷胱甘肽环境中能够实现双硫键的断裂,成为设计的核心环节。当双硫键断裂后可实现抗肿瘤药物(如喜树碱、阿霉素、胞苷和顺铂等)的释放。通过引入性能优异的荧光发色团可实现双硫键断裂前后荧光信号的变化,为降低对生物体的损伤,近红外荧光团如氟硼吡咯和菁类等荧光团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靶向配体则选择了叶酸、半乳糖、维生素等局部定位基团靶向肿瘤细胞,靶向性的提高极大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近年来该领域发展迅速,不仅能实现靶向肿瘤释放药物的个性化治疗,还可以通过双硫键断裂前后的荧光信号来监测药物释放过程。本综述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双硫键切断基础上设计的各种荧光传感器以及靶向肿瘤的药物输送系统进展,并简单阐述了其在生物成像、药物输送等领域的应用,以进一步加深对细胞摄取以及药物释放机制的理解,促进细胞内荧光检测传感器以及药物输送系统的分子设计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双硫键;靶向药物;荧光传感器;谷胱甘肽;生物检测
DOI:
基金资助: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