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区域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而社会组织也正在积极响应政府,参与到了扶贫工作当中。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银行在精准扶贫方面提供的金融支持:
1.银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常见方法
要根据银行自身经济实力以及贫困地区的实际现状,制定科学的扶贫计划,推出相应的金融产品,重点是要为贫困人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1.1直扶
商业银行直接加大贫困地区的资源倾斜力度,主要包括在贫困地区增设POS机、转账电话、自动柜员机等机具;并针对贫困人员发放经营性贷款,扶持贫困人员创业就业。但是由于贫困人员大多缺乏有效抵押物,且缺乏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因此该模式风险较大。
1.2与政府合作
贫困人民在银行办理金融业务时,通常是进行资产抵押和信用借贷,以此来获得生产经营所必须的资金成本。但是,贫困人民是否有还款的能力,是银行比较担心的问题。为了避免银行在提供资金支持的过程中,给银行自身造成经济损失。可以与政府部门合作,由政府提供担保。同时,政府也应给予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及质量。
此外,异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该模式由政府主导,涉及资金量庞大,期限较长,对接银行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1.3与企业合作
扶贫工作任务量大,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单独依靠银行自身的力量,无法有序完成扶贫工作。可以结合当地的经营特点,与各产业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信贷资金投向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产业龙头企业,包括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资金的龙头企业通过雇佣贫困户或者每年付给贫困户一定利息的方式,帮助他们脱贫。
1.4与保险公司合作
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过程中,银行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保险公司设置相应的保险产品,为借贷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这需要让政府对扶贫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实现银行、政府、保险公司三方共同合作。
2.现阶段银行在精准扶贫环节出现的问题
在选择合适的扶贫方案进行精准扶贫工作时,还应当结合以往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1意识问题
贫困地区的人民大多都存在文化水平低的问题,身体健康程度也比较差,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在办理银行贷款时,缺乏信用意识,长期拖欠贷款。基于贫困人民自身缺乏固定资产,且属于弱势群体,银行追讨债务的难度较大。
2.2分工问题
同一地区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合作,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以及小额信贷机构各自为政,机构间没有统筹安排,造成重复工作。这导致了工作任务量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经常出现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无法有效落实精准扶贫任务。
2.3风险问题
相应的扶贫管理制度缺乏创新,虽然国家统一出台了一些管理政策,但是各个地区的贫困问题不同,所以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度的优化,才能保证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缺乏制度的支持,会增加扶贫工作的风险,给参与扶贫的机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是目前应当解决的关键难题。另外,贫困地区不仅贫困人口多,而且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交通、医疗、卫生等服务保障,需要及时研究有效的解决对策。
3.优化银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方案的可行对策
银行在为扶贫工作提供金融支持时,应具备创新意识,科学展开对扶贫管理方案的创新研究工作,提升扶贫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3.1优化扶贫机构
加大力度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引导和支持市县成立村镇银行、小额机构等农村金融机构,并对各金融机构明确其服务贫困区、贫困户的定位。让社会各方力量都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全面扩大扶贫范围,提高扶贫水平,保障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这需要提高各个扶贫机构的团结协作意识,让他们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联系,定期总结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方便制定出下一步扶贫计划。
3.2完善管理制度
要积极参考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扶贫政策,合理优化和完善扶贫管理制度,对参与扶贫的银行及其他企业进行奖励和表扬。新时期,政府部门通常会通过减免税款的方式鼓励事企业单位参与扶贫。另外,从银行角度来分析,应对扶贫贷款的产品要素(对象、金额、期限、利率等)和办理流程等进行规范和细化。
3.3创新扶贫产品
银行在提供金融支持时,应创新金融产品类型。比如,可以设置小额贷款、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同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村房产抵押贷款的落地。通过这些方式,全面解决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难题。
3.4拓宽扶贫渠道
银行在为贫困人民提供金融支持时,应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工作平台,方便收集相关政策信息以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信息,分析各种金融产品的推广价值。根据贫困人民的信用情况为他们推荐产品,提高银行工作的服务属性。同时,应当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资金流动情况的管理,为贫困人民建立个人档案,方便对他们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了解他们的实际脱贫情况和贷款的还款情况。
结语:贫困地区的人民缺乏信贷意识,在借贷后没有主动、积极的还贷,给银行资金稳定流通状态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金融机构之间的扶贫工作分工不明确,存在重复性工作问题,影响扶贫效率,引发扶贫风险。基于此,政府应优化扶贫机构,让银行与其他单位建立有效联系,共同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落实扶贫计划。还应当完善管理制度,保障扶贫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此外,银行可以创新工作观念,设置多种金融产品,并利用信息技术拓宽扶贫渠道,全面解决扶贫难题。
参考文献:
[1]张远.金融支持精准扶贫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J].银行家,2017,3(430):48-51.
[2]陶立媛.商业银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