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思路探索
白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白虎,. 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思路探索[J]. 经济与管理学报,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600.
摘要: 经济学课程是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中重要课程之一,此课程的设立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金钱观,还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经济现象,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重视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在实际授课期间仍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针对于此,高校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本文主要探究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与考核改革思路。
关键词: 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考核改革思路
DOI:10.12721/ccn.2022.157600
基金资助:

高校开展经济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教授学生如何高效的分配资源、利用资源,从而实现满足市场需求的最终目的。所以,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实施需与我国经济状况进行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学教学的最大价值与作用。而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与运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传统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便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对其进行针对性改革。

一、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相关调查可以发现,目前高校教师在开展经济学课程教学时仍采取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方式来传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这种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法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经济学课程的兴趣与热情,还影响了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另外,一些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使用一刀切教学方式,一刀切是指教师在备课期间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他们将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统一对待,并没有因材施教。但是在高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等都参差不齐,如果持续采取一刀切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会阻碍学生的综合发展[1]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经济学课程教学比较抽象,它是将众多经济现象结合在一起,所以要想学习好经济学这门课程,就要把课程实践与课程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但是就现在教学情况来观察,大多数教师仅注重理论知识的研究,从而忽略了教与学的相互结合,同时也忽视了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经济现象中的有效运用。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学生便只会死记硬背经济学理论知识,而无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来[2]

(三)教学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教学评估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长远发展,对此,相关管理人员需不断完善现有教学评估机制。首先,由于高校课时安排的不合理,所以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便只关注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与连贯性。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教师在授课期间仅讲解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板块,进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灌输,同时,也取消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环节。其次,高校教师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检测学生掌握经济学课程知识的情况,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已经提前为学生规划好考试范围,所以通过期末考试无法真正检验出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后,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存在问题。大多数教师都希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教学服务与教学研究会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此时,激励机制便显得尤为重要。假如高校教师的职称考核、晋升与聘任与专著、论文的研究成果息息相关,相反与教学效果和教学研究联系甚少,那么,教师就会专注于做课题和写论文,进而减少了对课程教学的精力投入与时间投入,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高校教学激励机制不够完善[3]

二、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转变传统教学方法

为了丰富高校学生的经济学知识素养,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转变传统教学方法,既要与时俱进,又要改革创新。一方面,教师需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并且在授课期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前提下,再不断强化学生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于此同时,教师不仅要注重高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还要鼓励学生在经济学课堂上积极讨论、勇于发言,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拓展课外经济学理论知识,仅学习课内经济学知识未免过于局限和狭隘,所以要不断拓展课外经济学知识,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课程知识的兴趣与热情,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拓他们的眼界[4]

(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经济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一方面,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发生的生活案例进行巧妙结合,例如机会成本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以及供给与需求理论等都可以很好地体现在生活中,通过这种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需不断提高学生的经济学课程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这也是高校开设经济学课程的初衷[5]

(三)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

要想充分调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在教师晋升方面,高校不仅要加大对教学效果与教学研究的评价比重,同时还要加大对学术道德与教学成果的社会监督力度。在学生考核方面,高校应鼓励教师适当的对考试制度进行一定创新和必要改革。新的考试评估比较注重考试方法的改革与传统固定答案考试方法不同,新的考试会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的考试分为阶段性考试与期末考试两种,阶段性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而非数学计算能力,而期末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计算题会附有相应公式,所以并不需要学生背诵这些计算公式,只要求他们会利用数据、应用公式进行精准计算即可[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环境下,高校需不断改革、创新经济学课程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增加教育经营与教育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高端经济学人才。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针对于此,需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首先需转变传统教学方法;其次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最后可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唯有如此,才能促进我国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海云,赵晓宇.高校课程思政在运输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现路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05):106-108. 

[2] 贺景霖.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核及建设路径探究——以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1):85-89. 

[3] 赵向豪,王鹏飞.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创新研究[J].百科知识,2020(21):31-32+54.

[4] 栗小丹.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6):105-106. 

[5] 牛媛媛.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0,9(22):47-49. 

[6] 蒋昀瑶.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30):44-4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