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自古以来农业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当中具有支柱地位,而国家要实现平稳快速发展需要确保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新形势下,信息传递方式发生变化,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目标信息,而这给传统的农业发展带来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使乡镇农业经济满足时代发展需求,需要从新时代的角度出发制定创新发展路径,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1.新形势下乡镇经济工作实际状况
1.1经济环境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乡镇经济需要更加优越的发展环境推动乡镇的进一步发展,进一步改善当前的乡镇经济环境,促进乡镇农业经济更高更快发展。改善乡镇经济环境首先需要完善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解决乡镇发展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因为基础设施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惠农政策的普及有助于乡镇进一步推广一系列新的农业技术,使乡镇农民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确保在使用新技术的过程中推进农业生产模式转型。
1.2经济结构
伴随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革,追求从传统的单一化农业生产模式向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对农业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业生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本质性提升。[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打造新型农业生产链,构建多元发展模式使乡镇农业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3农民素质
经过实际考察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已经普及义务教育,但是我国乡镇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依然处于低水平,甚至还存在少部分的文盲。因为乡镇农民受教育水平低下,所以对于现代化农业技术的理解及其有限,无法将现代化农业技术转化为实际的农业生产力,导致乡镇的经济水平长期得不到提升。
2.现阶段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发展观念落后
现阶段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因为乡镇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偏低,所以乡镇农业经济缺少先进的经济发展理念,在实际的农业经济生产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且落后的发展理念。
乡镇经济缺少正确的经济发展观念,长期以来无法创造理想的农业经济效益。地方乡镇政府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足,导致乡镇农业经济长期以来都是单一的发展模式,阻碍了乡镇农业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乡镇农民思想普遍保守,因此不能意识到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思想保守的乡镇农民并不愿意积极学习新的农业技术,所以制约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政策落实不到位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仅仅依靠农户自身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出台、落实一系列政策为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经过实际调查发展,许多乡镇地方政府虽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是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惠农工作当中。[2]乡镇农民因为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所以往往付出许多努力依然达不到理想效果。
乡镇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可能是因为政策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阻碍,或者因为对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同时缺少相应的监督机制,最终使农业政策得不到有效落实,无法发挥农业政策的最大效益。
2.3农民素质低
因为乡镇农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不会积极主动的接受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教育,所以乡镇农民们依然按照传统的农业生产常识,运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机械化背景下,因为一些乡镇农民没有学习到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与技术,所以地方并没有实现地方农业机械化生产。迫于经济压力影响,越来越多的乡镇农民开始进城务工,壮劳力的流失制约了乡镇农业的发展,最终使原本落后的想着农业经济长期得不到提升。
3.乡镇新经济创新发展策略
3.1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增长
本年度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而农业依然是“十四五”的重点工作内容,着重解决乡镇农业重大项目不足、保障要素落后、政策推进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乡镇政府在发展地方农业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推进国家政策,明确投资导向。提升项目的要素保障也是发展乡镇农业经济的重点工作,在提升要素保障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力度,同时构建相应的要素保障提前介入机制,确保前期项目调查的有效落实,使项目的成熟度进一步提升。
3.2产业升级,动能创新发展
泸西县在创新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中起到了示范作用,构建“3+3”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农业产业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3+3”产业体系下,泸西县大力推进核心烟区建设,进一步巩固烟草农业在泸西县的重要地位。结合本地的农业产业特色,坚持绿色农业,打造高质量、大品牌地方农业经济。除了烟草种植以外,泸西县大力开展花卉种植活动,进一步推动泸西县花卉种植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3.3培养农业人才,强化政策引导
信息时代对各行业的人员知识储备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以人才作为保障和支撑。为了帮助乡镇培养更多的农业人才,首先需要通过向乡镇地区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来提升乡镇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与只是储备量,定期组织乡镇农民专业农业技能培训,为广大乡镇农民创造学习农业技术的机会,在开展乡镇农民专业技术培训时,培训的内容包括农业管理、专业种植、农业机械等等,使乡镇农民的专业水平得到整体提升。[3]组织农业专家深入乡镇农业生产一线,为乡镇农民提供指导建议,进而使乡镇农民生产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地方政府不仅需要予以当地农民知识、技术支持,还需要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在政策的支持下,使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不再受到以往城乡格局的束缚,打造多元化的农业经济发展格局。[4]地方政府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地方农业的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为后期实现地方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在日后的实践过程中依然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发展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打造农业企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乡镇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结论
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乡镇是我国发展农业经济的重点地区,因此新形势下做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乡镇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通常不会积极主动的接受前沿农业技术教育,制约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新形势下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需要积极组织农业知识技术专项培训,提升乡镇农民的农业知识储备量与专业农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适当的政策引导进一步增强乡镇农业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为乡镇农民创造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乡镇农业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秀玲.探析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78-79.
[2]李建忠.以数字技术引领农业农村创新发展路径探索[J].农业与技术,2021,41(19):168-170.
[3]李强,张晓菡.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J].农家参谋,2021(18):109-110.
[4]刘泽民,王红宝,郭雪丽,王阿伦,温永亮.绿色发展理念下区域循环农业发展研究——以兴县W乡为例[J].山西农经,2021(17):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