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国建筑行业逐渐在进行转型,国家提倡节能减排,加强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而建筑的智能化和生态化发展让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应对当前的市场情况。对于此,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做好经济方面的管控,科学合理地进行经济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以此保证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持续发展。一些企业在工程经济的管理上存在经验不足的情况,缺乏综合性的管理,需要进行管理应用的创新,提高经济管理的有效性。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项目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变,全过程的科学化管理成为现在的主要方式与方法,能够保证工程的综合效益。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经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工程建设的效益[1]。主要体现在项目立项和设计环境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工程经济分析不准确,并且对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明显不足,导致建筑工程成本过高,极大降低了经济利益,没有落实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发展较为迅速,施工工艺、建筑性能等有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人们对于建筑的需求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如果只是主观上的做工程管理难以保证建筑的经济价值,容易出现亏损的情况。因此,在项目管理中一定要重视经济管理,提升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提高建筑的综合价值。
二、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意义与影响因素
(一)经济管理的意义
经济管理是建筑工程的主要部分,主要针对工程的成本和财务预算做管理,控制工程项目总造价,也为工程建设提供经济数据支持,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技术管理落实。在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经济管理分为多个环节,能够从工程的整体和施工过程做经济分析,保证了科学合理管理方法的实效落实,可以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经济管理的开展让企业的资金使用更为合理,能够确保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支持,并且可以对工程施工做监督和预算控制,保证了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工程超预算,出现亏损的情况。
(二)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
建筑工程经济管理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主观的资金周转、管理人员素质和施工机械设备因素,客观的市场经济环境、材料价格变动和市场需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影响经济管理的成效,客观因素影响管理工作的作用[2]。
经济管理中的资金周转主要涉及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施工中的资金结算,竣工后的工程结算。针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经济管理要将质量放在第一位,注意性价比,加强履约风险控制,确保采购材料能够符合施工建设的要求。针对施工中的资金结算要落实清单计价模式,依据施工进度和阶段质量验收情况做资金结算,保证施工单位的认真负责,也做施工预算控制。针对竣工的工程整体结算有必要预留备用金,开展结算审计,以此保证工程结算的效率,也能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资金保险。经济管理的有效开展和作用发挥需要管理人员有较高的经济管理水平,还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实事求是的做项目资金的管控,科学计算工程的预算,编制工程经济文件,确保工程项目有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认真负责,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避免出现资金不足、超预算等情况的发生。施工机械设备的主观因素是因为现在的建筑建设多为机械化,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所以在经济管理中要控制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实践,做好维护和操作管理,确保机械设备可以高效运行,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达成经济成本控制。
经济管理的客观因素带有不确定性,会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需要在管理中做好预估和调查,为经济管理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环境。第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让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经济管理来保证工程建设的效益,并结合企业的发展做资金调配。第二,市场化让建筑材料的价格存在较大的波动,这种波动受市场环境的影响[3]。对于此,经济管理要针对性的市场材料价格的调查,编制材料采购文件,避免价格波动过大影响工程效益,控制材料和设备的成本。第三,建筑行业逐渐在向服务业发展,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对建筑的需求一直在改变,在经济管理中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因素,保证建筑的经济价值。
三、建筑工程经济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一)合理编制工程的程序
经济管理的应用要合理编制工程的程序,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做成本控制[4]。首先在设计中开展设计审计,对工程设计的造价做预算,设计阶段做经济成本的控制,并开展设计的审计,提高工程设计的质量,减少设计中的问题,以科学合理的设计保证经济效益。在设计审计的经济管理中要对信息数据做勘察比较,并且对施工技术的选择、工序的过程做论证,保证工程设计与项目开展统一。在编制工程程序中还要对人员配置、机械设备、施工进度做预估,建立工程施工建设的制度,以此在整体建设层面做经济管理,避免实际建设施工过程中问题的发生。
(二)开展产品经济性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管理要保证效益,这不仅要做成本控制和管理,还需要从市场需求和社会因素做产品经济系分析,确保项目建设的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经济性,缺少市场需求,那么成本管控也就失去效用。建筑产品的经济性分析要从建筑市场行情、材料市场价格、地理因素等方面做综合性考量,论证建筑工程项目是否能够获益,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可以降低成本,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可以保证工程质量,使用群体是否需要智能化等。通过产品经济性分析,能够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在理论上确保工程能够获得效益的保障,之后再进行精细化的经济管理。在经济性分析的过程中有必要开展市场调查,不能只依赖网络数据,同时要在经济性分析之后与设计做结合,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建筑,增加建筑的经济价值。
(三)健全经济管理的体系
经济管理的有效应用需要健全管理体系,让经济管理可以与工程项目建设一同开展,保证管理工作的效果。首先,应采取招投标制度,在招投标中重视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工程文件编制和招投标公平、公开形式做结合,提高经济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明确工程资金的使用规范。其次,经济管理体系要重视实际情况,通过对项目的分析来制定成本和预算管理方法,最大程度控制资金的使用,严格落实清单计价模式。同时要将管理层与施工作业分离,避免舞弊徇私的情况发生,让经济管理能够服务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的管控。最后,管理体系中要重视管理人员的选用,加强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责任机制,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论: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的应用能够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做成本优化与控制,保证工程的经济效益。在经济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要从主观和客观因素出发,健全管理工作的内容,并且在应用中合理编制工程的程序,开展工程产品的经济性分析,健全管理体系,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效开展。但是,在经济管理中要做好市场分析,重视管理人员的培训,使经济管理工作与工程项目建设同步,以此保证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宋永鹏.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1(35):27-28.
[2]张小红.新时期建筑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21(34):54-56.
[3]李哲宇.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四川建材,2021,47(11):190-191.
[4]秦三妹.招投标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与实践[J].居舍,2021(27):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