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周文凯1 王玉霞2 郭忠梅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周文凯1 王玉霞2 郭忠梅2,. 探究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数学应用,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101.
摘要:
到了中学,数学是一门很难学习的学科,不仅考验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考验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需要学生提高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初中生发展的需求,问题导学法应运而生。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1.1570101
基金资助:

在任何一个学段中,数学学科都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也是主要学习内容,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学习节点,对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挥着重要作用。若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必须突破原有的数学教学模式,运用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促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思考学习内容,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数学应用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和意义。

一、设置情境,引入问题

问题导学法的第一步即是发现问题。很多教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都会直接抛出数学问题交给学生进行思考,但如果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就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以及为学生铺垫课堂悬念正好符合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步骤。例如,在教学初二数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三角板,在上课前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中带有直角的三角尺并进行观察与思考,测量自己带直角的三角尺各个边长。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统计几个学生的测量的数据,并列在黑板上,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一些预习过的学生或者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生可能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勾股定理”的内容,这时教师再正式带大家进入课堂。这样的上课方式比平铺直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开始学习前进入一个专注的思考状态,可以提升学生课堂中整体的思维活跃性。

二、自由思考,共同讨论

在提出问题过后,学生的自我思考环节同样重要。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较少、时间较短,同时很多教师都会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跟随自己的思路进行解题。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逐步锻炼自己的能力。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如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在一旁进行积极引导,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并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考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状态以及对题目的理解程度,也能进一步地活跃课堂氛围。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解题过程同样转变为提出问题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具有的特点,并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各有哪些特点?”“平行四边形可以进行分割或拼接吗?”“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基础图形相关?”通过提问的方式,教师可以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互动效果,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三、解决问题,答疑解惑

在学生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过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问题的实际解决。与传统数学课堂类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的理论、运算方式、思考步骤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对这些因素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记忆。此外,在完成问题讲解后,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哪一个步骤了解得不够清楚、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等等。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要增强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联系,鼓励学生敢提问、会提问。很多学生因为自身原因不会在课堂中及时进行提问,也不会将自身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补齐自己的短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如何遇到小组成员也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就要及时地反馈给教师,寻求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这样的方式让课堂中不好意思进行提问的学生可以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这对于自身来说也是再复习、检查思路的过程。

四、总结反思,积累经验

问题导学法模式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进行反思总结,积累经验。需要总结的内容包括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步骤、在问题当中运用到了什么理论与解决方式、在思考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等。学会总结反思对于数学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在之后解决数学问题时灵活地对知识理论进行运用,而不是对某一种题型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解题。反思总结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加深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理解,从而形成对相似问题的基本认识。重复这样的过程能帮助学生解决更多的题型。传统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少了这个步骤,教师只会对错误较为集中的题型进行讲解,这样对于学生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来说是较为缓慢的。

综上所述,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之中符合初中生心理需求,使得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地配合教师,认真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升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为了更好地显示问题导学法的作用,首先,教师可以将问题导学法与课堂导入相结合,从一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将此方法与课前预习相结合,以此提高预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需要设计问题情境或者生活化的问题,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最后,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设计趣味性问题以及创新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以此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艳.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9):36.

[2]王廷伟.问题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7):72.

[3]蔡小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9):2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