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担负着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使命,加之如今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便对高职院校学生掌握、运用法律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身兼“公民”“教师”“学生工作者”三重社会角色,自身的法律素养势必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法律素养至关重要。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法律素养具体内涵
法律素质是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在这三方面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
结合辅导员岗位来说,可以简单概括为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思维这三个方面。法律意识包含辅导员自身及教导学生遵法、守法、用法;法律知识是指掌握规范辅导员自身及工作职责的相关基本法律知识、掌握学生就业、创业等和学生密切相关德法律知识并教导学生;法律思维是指在工作中评估法律风险用法、开展工作依法、遇到问题找法,并培育学生用法的思维。
二、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法律素养意义所在
职业院校贯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原则,辅导员也应秉持德法兼修,树法治人才为自己的使命,不断提升自身法律素养,从而推动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
第一,有助于辅导员工作法治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迫切需要提高法律素养,学会如何运用法律的观点分析问题。
第二,有助于学生法律素养培育系统化。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大计,学生为本。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应建立在辅导员法律素养提高的基础之上。因此,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更需要具备与本身岗位相适应的法律素养,才可以对学生加以正确、适当的沟通和指导。
第三,有助于推进学院依法治校。学院师生法律素养的提高,能够整体推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法治文明,从而提高学院办学质量,培养出一代代国家法治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三、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法律素养基本方法
结合目前岗位职责和学院依法治校建设要求,我认为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法律素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引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推进依法治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对于非法律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我认为首先需要转变以往不重视法治这一错误观念,从思想上重新认识法律、法治。并且选择和岗位职责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优先学习,比如如何维护学生人格尊严、维护学生隐私权、财产权等,通过身边的实例,不断加深理解,进而在工作中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
规范日常工作,践行法律精神。作为一名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涉及学生的权益问题,比如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在晓之以理后,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动之以情,帮助学生在理解相关规定的同时心理上得以安慰,找到之后可努力的方向,做到导之以行。
拓宽诉求渠道,创新培育方法。当前学生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诉求方式,比如在网上不合理的夸大事件、在朋友圈肆意发布不正确的信息希望博取眼球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也应该做好学生诉求的上通下达,以学生喜欢的形式加强普法宣传。
四、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那么对于辅导员来说,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不仅提高学生的法治知识水平,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从而形成辅导员学法用法,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崇德向善、尊法守法的良好依法治校氛围,达到德法兼修,树法治人才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志兵.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法律素养培养[J]. 法制博览,2019(07).
[2]欧阳林洁.高职院校辅导员法律素养的问题研究[J].高教论坛,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