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企业应积极开展金融管理培训工作,强化各岗位管理人员的金融管理意识,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金融管理技能考核工作,确保工作人员的金融管理能力可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建设的新需求,并且可以为企业金融管理模式的优化和相关金融管理行为的修整提供更为有效的条件。与此同时,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必不可少,需要对企业金融管理的基础设施环境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创造良好有效的金融管理模式。
1新时期企业投融资管理之价值所在
在新时期之下,若企业能够积极实施投融资管理,将明显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投融资管理,能够提升现代企业的竞争实力,凸显竞争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使得投融资资金能够变得更为灵活与活跃。而对于投融资管理的相关人员来说,则需结合市场发展的实际方向来利用最为恰当的预测方式实施投融资管理,以此确保投融资管理期间所运用的举措能够具备合理性,能够保障方向的明确性。除此之外,确定投融资策略,还可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企业制定良好的投融资规划,进一步提升其生产利润,为现代企业的不断进步予以资金层面上的保障。再者,科学制定投融资计划,也利于优化运行机制,可使得在当前越发复杂的经济环境之下进行更为准确的预测,充分明晰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各项需要,同时还可在投融资管理策略的促进之下,对于日后的发展进行合理的选择。健全管理机制,确定适合的投融资方案,还能够提升现代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稳定进步,还可为其不断发展确定更为适合的目标。
2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问题
2.1金融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想要做好金融管理,企业需要保持对金融管理的足够重视,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状况,积极转变金融管理理念,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面临着金融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部分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金融管理部门,将金融管理归为到了财务部门工作范畴中,导致金融管理活动及业务没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完成,这样必然会降低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还会增加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导致金融管理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还可能会导致运营管理风险事件。第二,部分企业尽管能够吸收和借鉴先进企业的金融管理理念和方式,但是由于缺少对金融管理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导致企业在应用金融管理理念时,并没有充分分析现阶段金融管理不足之处,因此不能科学合理的运用金融管理理念及方式,也就难以改善管理水平;部分企业更是直接照搬优秀的金融管理模式,没有考虑到这些金融管理理念和方式是否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求。
2.2企业资本结构不够合理
资本结构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了企业金融管理和经营管理效能,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面临着企业资本结构不够合理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将现阶段经济体制作为主要的参考因素,这是因为两者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关联性,但是却缺乏对经济体制和企业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进而导致了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并且会进一步加剧现有的资本结构不合理问题,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形成更多阻碍。第二,就目前的企业贷款操作而言,部分企业在新增贷款时,通常情况下会将这一部分资金应用到非正常途径中,这不但会对企业的资本结构造成破坏,还会令企业在此部分投资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3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行方法分析
3.1强化部门建设,重视优化金融管理部门结构
强化部门建设是转变传统企业金融管理思想的关键所在,并且从基础部门建设结构的角度分析,部门建设工作存在管理结构层面的优化需求,可以为管理思想的转变以及相关部门建设制度的落实提供有利条件。此间,首先,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结合新时期市场变化的新需求,强化部门属性,落实部门岗位职责;其次,在开展部门建设工作期间,企业需要对参与金融管理的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包括金融管理意识以及金融管理能力;最后,在部门建设的实践工作中,企业需要参考成功的企业金融管理转型案例,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优化调整金融管理部门结构,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金融管理部门建设效果。
3.2做好金融预算,规范企业金融管理预算流程
金融预算工作需要与企业金融预算审查工作联系起来,并且需要与审查工作为基础,细化金融预算工作,兼顾企业发展建设方向和现阶段的金融预算重点内容,这样做好财务预算工作,并可促使财务预算工作体现出良好的金融管理适应性。首先,企业需要优化财务审查编制办法,将财务审查工作与具体的金融预算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内部审查工作,并根据实际的审查结果对审查元素进行积极取证,确保相关审查资料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企业需要从财务信息核查的角度分析具体的财务信息真实性。尤其是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产生的财务信心,需要从信息源头的角度分析此类数据产生的合理性,并且应对其中出现的财务信息元素进行责任追求,确保此类责任问题可以得到妥善处理。
3.3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数字化金融管理技术
信息化建设是金融管理中的有效手段,此类信息化建设办法可以有效提升企业金融管理的实际效率,并且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信息处理的失误率。为了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需要从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两个层面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首先,从企业硬件设备的角度分析,企业金融信息化管理需要以实际的硬件设备为基础,包括与金融管理工作相关的计算机和数据存储服务器等,这样,不仅可确保信息存储的安全性,还可为信息金融业务的扩展提供有利条件;其次,从金融管理软件平台的角度分析,企业需要完善金融管理信息化系统,以信息化的方式处理金融信息。此间,企业需要对相关工作岗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处理能力进行分析,确保此类信息化金融服务形式可以适应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新需求,并且可从信息化金融管理的角度丰富金融管理手段,并对金融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也可切实积累数字化金融管理技术应用经验。
结束语
金融管理是塑造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但是金融管理的具体形式和运营模式往往比较复杂。这种复杂性并非工作内容层面的复杂性,而是模式构成要素层面的复杂性。一般而言,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实际状态,明确金融管理的实际方向和目标。同时,需要在借鉴其他行业或者企业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把握金融管理的新动态,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一定的适宜性变化,进而可以适应市场竞争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帆.企业金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0(36):68-70.
[2]乔俊秀.试论金融项目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20(35):89-90.
[3]官洋,王馨悦.加强财务金融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究[J].投资与创业,2020,31(22):4-6+12.
[4]张琳.企业金融风险管理问题探讨[J].财会学习,2020(3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