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会计国际化视角浅谈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廖子乐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廖子乐,. 基于会计国际化视角浅谈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 财会研究杂志,2022.3. DOI:10.12721/ccn.2022.157587.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愈加急促,同时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球融合进程则是大势所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同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相接轨无疑是时代正确的选择,同时也是高职教育良好发展变化的局面。随着教育开放的速度逐渐加快,基于会计国际化角度,我们由此来窥见高职院校引进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未来宏伟蓝图,同时也应对其项目发展保持一贯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实践与思考
DOI:10.12721/ccn.2022.157587
基金资助: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20年度青年科研一般项目(2020YB32)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基于会计国际化视角。

一、引言
随着国家新兴的科技技术政策以及政治经济策略的全面改进发展,高职院校教育与国际职业资格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发展前景。如何培养国际市场所需求的符合型人才,同时大力引进国外技术支持以及国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都是现如今高职院校需要努力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以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今在中国教育范围之内并不少见,正如同雨后春笋生机勃勃蓬发于中国教育的土地之上。
二、基于会计国际化的高职院校接轨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状况
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现象的渐渐普及,为国内高职院校打开国门,寻求国际化发展战略打下了一定基础,也树立了优良的教学口碑。现如今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以及中外合作的高职院校正在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一股新兴重要力量。无论是高校或是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都成为了近几年教育界被学生和家长普遍所选择的项目,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不仅是对中外合作教学的一种考验,同时也是对学习情况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汇报。
将国际职业资格教育融入于我国本土高职院校之中,有助于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科学教育水平,同时也有助于高职院校向社会输出更多的有用人才,亦能培养出众多符合全球化背景的专业技术力量。高职院校在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过程之中,不仅博采众长,积极引入西方先进技术技能与教学理念,同时也有助于塑造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高职院校学习环境与氛围。诸如此类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办学,也伴随着双方师生力量的交流与沟通,使得国内高职院校面向世界,也使其毕业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国际化视野、更多更综合的就业机会,以及站在会计国际化视角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优势
(一)中外合作办学对于高职院校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积极影响
1.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的日趋完善,各种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和监管机构也对会计信息的会计准则趋同、会计报告的质量以及会计信息的透明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国际化就成为我们经济发展的必要趋势。因此,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专业领域培养国际化的会计人才。他们不仅需要精通国内会计准则,也需要熟识和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具有国际化视野与创新意识。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国际会计职业资格教育,在国际化环境中教授会计核心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熟识国际会计准则与财务管理的方法等,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外语能力与培养国际化视野格局。
2.是培养实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将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引入高职院校会计教育有利于理论和实务的进一步有机融合与深化,也会促使专业教师深入实务一线,不断在实践中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实操技能与会计思维,为其适应毕业后的职业能力需求打下深厚基础。此外,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还可以辅助高职院校在技术领域取得更加权威、有着显著成效的科研成果与科研水平。
3.是解决会计国际化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的需要
无论是本科还是大专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校培养的会计毕业生总量较大,但是高端国际化会计人才较为匮乏。因此,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以及智能化会计变革浪潮到来之际,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会计教育结构调整的方法,积极将国外职业资格教育引入学历教育,甚至融入核心课程中,以必修课或毕业条件的形式贯穿始终,可以从内部、外部角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实力。
(二)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具有无限潜力
高职院校各科教育都在努力和国际教育相比肩,近几年来本土高职院校也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比如从基于会计国际化视角而言,随着国际市场对于会计国际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人才任务亦随之增加。国内高职院校为培养出更加符合国际市场所需的专业会计人才,高职院校采用中外合作培养会计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教育任务。同时,会计专业由于其职业特殊性以及其本身的学科特质,国内高职院校采用中外合作培养模式以及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大大提升会计专业在国内高职院校的教育地位,同时也有助于帮助国内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发展基准与国际会计专业发展水平相对齐,有助于国内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统一化以及模范化。
通过引入会计专业群的国际职业资格教育,也有助于国内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加贴近国际会计行情,更符合国际会计市场要求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会计专业的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引入对于本土高职院校而言是一次大胆且成功的尝试,同时也是国内高职院校教育与国际化准则相衔接的一次重要突破。会计国际化的大胆突破,对于国内高职院校教育的其他专业而言,则开创了一次具有重要国际教育意义的先河与丰碑,国内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探索与革新仍然需要国际化教育力量的不断支持。对于其国际化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发展,依然有待于国内高职院校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成本来挖掘开探。
三、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发展与实践——基于会计国际化视角
(一)基于会计国际化,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有利于高职院校专业力量集中发展
国际化教育理念的检验依然离不开实践的过程与发展的结果,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引入与本土化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支持。一味引进国外技术与理念,但不对其可实施性进行检查与评估,则是盲目与愚昧的教育选择。我们在积极引入国际化教育标准的同时,也应当对国内教育形势进行分析,选用最适合本土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发展的方法与策略,充分提升学生对于高职院校引进国际化教育标准的兴趣与支持,同时借助信息化手段,积极宣传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标准在高职院校培养过程之中的重要内涵精神。
此外,在高职院校引入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过程之中,国内高职院校应当清楚分析本土专业与国际职业资格教育所要求的水准之间的差距,同时应当了解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所具有的优势以及特色,也应当认识国内高职院校专业的弊端与劣势。通过多方总结与分析使得国际化标准能够更好地融入本土化过程之中,使得国内高职院校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高职院校专业,培养出更符合我国国情,同时适应国际化职业标准的职业专业技术人才。以会计国际化标准为例,我国高职院校通过引入国际会计职业资格教育标准与教育准则,输出更加符合国际化标准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
国内高职院校引进国际职业资格教育不仅是教育手段的科学化发展与管理成果,同时也有助于国内高职院校引入专业国际力量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与发展。在专业且国际化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职业水平与技术素养,同时有助于储备专业的国际力量与技术支持;在国际化专业教师的帮助下,更有利于国内高职院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力量的强大之所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已经证明了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引进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在双方院校达成协议之后,教师团队可以进行跨国交流互动,双方学生亦可以通过学校Blackboard教学系统分享实时上课资源与资料,采取线上会议以及线上交流等方式,以小组形式进行研讨,同时以小组形式呈递其讨论成果与讨论方案,使国际化职业教育标准践行于高职院校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之中。
(二)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在高职院校发展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采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及大力倡导国际职业资格教育的普及的方式,都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把握于现有教育平台,放眼于国际发展现状与未来,以国际化的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点,院校就能够将中国会计知识理论与国际会计执业资格教育更好地融合:
1.精心设计国际化专业特色课程
通过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第二号对于职业胜任能力的解读,我们需要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综合性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为了改变目前学生专业课程体系分散的局面,在学习过程中应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有机模块化设计。
以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ACA)会员课程为例,其课程设置主要分为证书阶段、专业阶段和高级阶段三个阶段,本身也显示了模块化特色以及对学生的多维度考核。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反馈课程太分散,不清楚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所以可以考虑在每个模块增设一门顶点课程,帮助学生对每一模块的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专业知识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得每一个模块成为有机系统。其次,需建立和贯彻导师制度,定期组织线上及线下学术讨论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引下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课程体系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再者,进一步加强与职业组织、教育团体和各个实体方面的合作,既能够为学生提供职业建议和发展的指引,也获得将书本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
2.优化专业辅助课程以及教学环境
为了避免证书教育课程的简单嵌入,除了针对专业课程进行精心设计,还可以加入针对国际会计准则对比的课程进行学习,或在国际化会计课程中引入和加大准则对比的比重。由结果导向原因,能够促使学生不仅知其然也有动力去知其所以然。这种颇具实践意义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方式,除了培养学生完成基础专业课程以外,也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思考差异背后的深层意义。
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对熟练掌握第二外语和文化沟通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英语教学师资团队的建设和国际化教学环境的营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部分课程全英文化,从自上而下的授课端,如聘请外教进行全英文的专业知识讲解,到自下而上的教学反馈端,如全英文封闭式环境下的考核,包括个人及小组作业、小组课堂讨论和演讲、论文等。再比如学校投资建设与国际接轨的高端智能智慧教室,里面配备清晰的前端摄像头,多个大屏幕贯穿全教室,可移动拼接的桌椅以及先进的电脑网络设备,以方便学生畅快自如地进行所有课堂活动,提升课堂活跃度、听课效率以及师生互动率。英语环境只是媒介,除了其中语言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中增强跨文化沟通的能力,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3.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目前的会计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更为注重强调会计的规则性,挤占了很多学生思考与创新的时间,无法真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故应该在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并精心设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结合翻转课堂的智慧经验和教学体验,老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应充当“导演”一角,更应该锻炼和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首先在课前,教师应指导同学在课堂下做好资料收集、课前预习等工作;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试验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模块,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案例深入讨论、学习心得展示等,实现学生在批判性思考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再次,课下补充富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以及相关测验,并指引学生参与各项实践与科学研究工作,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体验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的全过程。
四、高职院校国际化会计教育与执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做法
由于会计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更偏重实务经验,所以建议相关有国际合作化办学的高职院校可以采取灵活的制度将会计专科阶段的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认证结合起来,即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通盘考虑,将相应的某几门课程和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几门课程进行互免认证。这样一来通过会计专科教育的所有课程的同时也完成了会计职业资格所要求通过的相应学术课程。这个方案会要求院校根据实务界的实践操作和会计环境变化情况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和内容。比如将管理会计实务这门课与美国的注册管理会计师(CMA)进行课程互通互免,任何美国的管理会计应用准则的变动都会通过教科书的修订再版及时把最新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基本上与现实接轨。
第二种方案是院校可以与合作办学的外方学校协商,在学生在外国学习期间外方院校提供并开设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这样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与学习,为临近毕业或者毕业后直接考取执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
结语:我国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依然处于初期阶段,将国际职业资格教育引入高职院校只是整个会计教育国际化过程的阶段性做法之一,我们应不断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依靠自身能力与经验编写出符合中国国情、对标中国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的国际化会计教科书,逐步将中国会计知识理论与国际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实现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进步与革新。
参考文献:
[1]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蒋娴.关于高职院校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思考[J].镇江高专学报,2017:32-34.
[3]田园,王沁文.国际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ACA国际证书方向班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5):27-31.DOI:10.16853/j.issn.1009-4458.2019.05.005.
作者简介:廖子乐(1992.03),女,浙江杭州,汉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会计教育对比研究。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