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技术初探
范顺杰 张赛玲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范顺杰 张赛玲,. 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技术初探[J]. 农业学报,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063.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亭村现有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逐渐突显,蔬菜秸秆与园林绿化树枝处置方式不够环保,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老化,这些已经逐步影响村民日常生活。因此,需要从本村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建立一条具有宜兴茶亭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建设好美丽乡村,实现人民安居乐业。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
DOI:10.12721/ccn.2022.157063
基金资助:

一、茶亭村基本信息

张渚镇茶亭村位于江苏省宜兴市西南部宜溧低山丘陵地区,处于宁杭、锡宜高速交汇之处,区域面积8.5平方千米,辖22个组,2020年末共有1066户3455人,耕地4435亩。其中水田1993亩;有林地面积5599亩,其中用材林1631亩,经济林3968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623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483亩,油料作物面积119亩,全年粮食总产量820吨。

二、自然资源与发展条件

茶亭村土地类型以山丘旱地为主,一般为粘质和砂质黄土类型,地势较低区域有乌泥土和乌筋土,山丘谷地为马肝土,山前平原为小粉土。村域内水资源丰富,农田紧靠市级河道桃溪河和镇级河道东下河,有泵站3座,大小塘坝23只,库容量90多万方,已经开工建设的桃花水库(中型)就在茶亭村境内;区域内水系畅通,有沟渠24.5公里。目前,种植百亩以上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已达4家,流转时间均在10年以上。其中种田大户3家,面积450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苗木种植场圃3家,主要种植绿化苗木,面积1050亩;食用玫瑰930亩;农业家庭农场1家,主要种植草莓、火龙果、小番茄等面积150亩;规模畜禽养殖场(蛋禽)2家,家禽存栏量14.8万羽。

三、发展思路与建设目标

1、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立一条科教融合“1+N”多层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成“生态兴业、生态强村、生态富民”的鲜活样板。

2、建设目标

以高标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要求,重点推进农业生态系统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田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做强生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四、建设内容

以建设生态宜居和美丽乡村为目标,构建“禽粪-肥-菜”、稻渔共作、蔬菜秸秆原位还田、农田尾水养分循环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良性循环和构建长效运行机制,从而促进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1、科教融合培训中心改造

利用云溪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现有房舍改造成为科教融合培训中心,打造集“农民培训”“科普教育”“市民休闲”“学生游学”为一体的科教融合中心,兼顾特色农产品展示,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

2、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

核心区水稻面积120亩,辐射带动周边面积880亩。重点推广杀虫灯、性诱捕器、香根草及省绿色防控产品联合推介名录中的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用量农药等。按照《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绩效评价办法》,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示范展示“种子处理+生态调控+科学用药”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3、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工程

(1)建立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理中心

依托凤祥蛋鸡场,建立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理中心,采用槽式高温堆肥发酵工艺,将鸡粪和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制成有机肥,年可处置有机肥废弃物3500吨,解决鸡粪和部分无法还田的秸秆和树枝等。在此基础上对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优化畜禽粪污处置过程,对养殖场畜禽粪污场地进行整治和清理,减少处置和转运过程中对环境污染问题;对畜禽粪便经过高温好氧发酵后的有机肥原料进行加工,使其满足有机肥标准,满足村里自身农田需求的同时可以扩大销售半径,增加销售收入。

(2)完善田间农业废弃物回收

设置15个农业废弃物回收点,建立农业废弃物集中暂存点,其中可回收再利用废弃物交由第三方企业进行回收利用,有毒有害无法再利用的废弃物集中由镇里安排统一运送至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4、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恢复工程建设

通过过程阻断、循环利用和生态修复三项技术集成,从应用生态拦截沟,使农田灌溉尾水、稻渔共作尾水经过生态沟排入示范区池塘,池塘水经过净化后,通过水泵再应用于稻渔共作田,实现区域内水系沟通与水资源养分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在排水沟渠末端的农田汇水或集水区域,利用农田径流减排与生态拦截沟渠南部土地构建生态塘净化系统,以承接稻渔径流和拦截、削减径流污染物,为提高生态湿地对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的拦截和去除效果,以确保达到出水水质目标。

五、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促使茶亭村形成具有宜溧低山丘陵特色的科教融合 “1+N”多层级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构建“有机废弃物-有机肥-大田/蔬果”、“果蔬秸秆原位还田-休闲采摘-果蔬”、“水稻/鱼虾-生态净化-达到回用”等具有一定经济效益且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良性循环和构建长效运行机制,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茶亭村的经济发展。

2、社会效益

以茶亭村的发展条件和区域位置构建具有茶亭村特色的村域范围内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促进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 对于维护农村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良好的社会效益。

3、生态效益

本项目解决了茶亭村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畜禽粪便、秸秆、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将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肥废弃物制成有机肥,每年可以减少约43750公斤的氮、17500公斤的磷(P2O5)、3500公斤的钾(K2O)损失,实现养分的循环利用。有机肥替代30%化肥,不仅保证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可以减少过滤使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障碍和面源污染问题。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与人居环境改善,彻底解决了茶亭村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避免农村面源污染,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