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会计也经历了从电算化到信息化再到现今的数字化进阶历程。会计的与时俱进对会计档案的管理有了相应的新要求,传统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逐渐被电子化管理所取代。对我国会计档案电子化论文成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可充分了解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路径与未来趋势,为今后读者提供更高效的研究入门路径。
1电子会计档案的优势
1.1安全可控
实施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一方面利用加密技术与数字签章,使电子会计档案在收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减少篡改、损毁、丢失的可能,另一方面以法律的形式确定电子会计档案的效力,规范电子会计档案形成的过程与机制,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保障电子会计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安全性。一是电子会计档案在归档、保管、利用等环节安全可控。本单位会计档案只归档纸质会计档案,纸质会计档案在保管和利用上存在易损毁、易丢失、易篡改的风险;异地调阅会计档案,无法及时跟踪闭环,无法保证会计档案的安全;人工记录的档案管理台账准确性和完整性也不尽人意,无法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1.2减少纸张使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坚持节约资源、坚持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从大体上来说,使用电子会计档案,减少纸张打印,减少油墨使用,减少由打印带来的纸张、耗材、能源的消耗,直观地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2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制定的会计制度普遍只强调会计业务,忽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造成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无章可循。一是没有把电子会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纳入会计人员岗位职责中,没有配备专人管理电子会计档案;二是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保管、利用、销毁等管理制度;三是没有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整理标准、移交时间等问题作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2.2缺乏较为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本身并不会直接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所以许多单位较为注重资金方面的管理,从而忽视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企业单位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的意义,使得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具备安全性,从长远看既不利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长久运行和发展,又导致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在相关的规范落实方面具有一定的障碍。
2.3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领导层普遍认为,会计档案只是上级检查或者审计时使用,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意义不大。一是财务部门没有配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岗位,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只是档案部门的事;二是不重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投入,使会计档案管理不能与共享模式下会计核算同步发展。三是没有意识到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可以折射出企业有用的会计信息,为领导层作出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3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对策
3.1支持多种数据端、多种数据源采集,及时分类
支持从移动通信端、PC端、各种程序终端采集数据,例如从条形码、二维码、APP、小程序中获取数据;利用移动手机拍照功能、扫描器扫描功能,实现图像数据采集,实现实时报账信息采集。人工采集的数据,需要及时分类归档,以免造成大量数据堆积而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整理,降低信息价值,而系统自动采集的数据基于技术运用能及时分类归档。
3.2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安全和风险防控系统,保证会计信息安全
要实现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其高效性和风险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是并存的。电子会计档案系统容易受到病毒、黑客的攻击,应设置防火墙、高级杀毒软件,定期检测,增强会计信息安全防护;严格会计档案查询权限管理,完善审签程序,层层涉密,人员分离管理,规范操作,加强内控,防止个人随意篡改会计信息;加强电子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把备份与原始档案分开保管;加强环境保护,保证会计档案储存介质不受物理环境损坏;定期对电子会计档案软硬件进行完善和升级,确保会计信息安全;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证电子会计档案真实、可靠、完整和保密性。
3.3鼓励研发,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各类企业的业务类型千差万别,各个企业的管理模式也不尽相同,鼓励企业研发适合自身企业管理需要、实现业务财务融合、财务中心信息共享、业务流程标准、赋权明确清晰的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归档、再利用一体化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
3.4加强档案库房巡查工作
定期对会计档案存放的库房进行盘查。对库房内的设备、功能等进行检查。如果档案的防尘、防腐蚀等工作做不好,一些会计档案会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变得字迹模糊,不能阅读,从而失去保存的意义。所以,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对库房的检查。同时,对于过了使用年限的会计档案,比如有存续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有条件的可以选择性保存;没有条件保存的单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保管期限最新规定》科学销毁,防止外泄。
3.5提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要推行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应积极引进或培养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方能胜任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要组织内部培训,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财务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学习,提高其专业素养,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助力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的实现。档案管理人员不仅需要较高的职业素养,还应具备优良道德素养,树立高度责任心,明确自身职责,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拒绝违法操作,确保电子会计档案安全。
3.6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会计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订合适的规章制度。会计档案制度的制订应根据单位性质、单位特色和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特点有所调整,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一方面,要做好会计档案借阅工作,在借阅的过程中,应做好电子与书面两种资料的备查记录,规范借阅制度,保证会计档案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各类别的会计档案进行分类、分年度管理,这样就不会在借阅查找的过程中造成档案错放、漏放、乱放等现象,达到统一管理的目的。
结束语
未来,不止从企业内部各流转链条业务端采集数据,可能还建立企业外部上下游业务链条的连接,甚至跨行业的业务连接。未来,差旅费的报销将变得更简单,飞机票、火车票等交通工具票据自动推送,餐费住宿费也自动采集。未来,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数据造假变得更难,会计资料真实性更得以保障,声音、图像、影视都可能作为有经济价值的数据,作为电子会计档案来保管,这些都是纸质载体无法实现的。
参考文献
[1]许秀英.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法律依据及工作思考[J].兰台内外,2021(36):29+56+64.
[2]冯敏,高养利.医院会计电子档案管理与应用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21,38(11):66-68+53.
[3]颜晓斌.企业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中问题及改进探索[J].现代企业,2021(09):168-169.
[4]亓凤兰.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分析[J].兰台内外,2021(25):25-27.
[5]宓静娴,高建华.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J].浙江档案,2017(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