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的不断深入,游戏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等方面。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游戏式开发方式,对数学学科进行深入的课堂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科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来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游戏,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而言,思维特点主要表现在形象思维上,游戏玩法的运用有助于思维的具体化,提高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以前,当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法进行数学教学时,他们没有注意到学生基本核心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游戏化的教育体系,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以游戏化方式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在游戏教学的实际开发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提供教育群鼓励学生群体竞争的机会,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以强化文化。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的。
如教学负数、正数基本概念的相关知识等,教师可以设计大量游戏,组织学生参加游戏。上课前,老师可以事先准备各种种类的卡片,在卡片上标出从-20到20的所有整数。在教师说明相应的判断条件之后,学生们迅速举起数字符号。第一组学生所在小组加一分,若有错误,可减一分。举例来说,老师可能会说2的反数,小于-1,大于-3的数字是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参与游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再如,在长方体、立方和圆柱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游戏化训练学生对上述图形的理解。举例来说,可以预先准备积木和其他教学材料,而学生需要作为小组参与游戏。对每个组来说,块的数量是一样的,而且形式关系也是一致的。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号施令”,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回答。当教师谈论某件物品的特性时,学生就会迅速地选择相应的构件。首先挑选方块并建方块的球队获胜,最后一组必须清理场地作为“惩罚”。建立这种奖惩机制,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于游戏的过程,加深对各种图形的理解,对掌握图形特征等知识有重要意义。另外,在游戏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写作技巧的乐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基本读写能力十分有益。
二、利用游戏激发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他们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索根源。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游戏教学实现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和调查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游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另外,还应注重利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敢于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比如,在以公顷等面积为单位的教学中,即使使用教学公式,也难以使学生完全掌握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测量场地,然后判断哪组学生的动作既快又准,并进行计算,然后,进行快速反应性抢答游戏。采用这种基于游戏的学习方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利用游戏强化学生学习内容
一般说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用最后几分钟来总结课堂的全部内容,这也是整个课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加深学生的知识点记忆,巩固学生的知识库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学生深入思考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点,以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听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课顺序。即便教师认真准备了课程摘要,也很可能没有发挥他的作用。为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建立这样的游戏,来总结课堂教学内容的联系,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达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过程。而要在课堂上达到学习综合知识的目的,才能达到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效果。
比如,在进行多因素的知识教学中,课堂教学涉及很多的知识点。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学习更难。刚开始上课时,很多学生已经非常疲倦,他们的学习热情无法保证。对此,当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时,可以运用游戏式的方法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点。这样,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的原则
(一)游戏教学法应是多样性、趣味性
游戏教学法并非单一的游戏形式,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定不同的游戏形式,应用各种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游戏形式灵活、丰富、有趣,也能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游戏教学法应当具有思想性、激励性
数学是一门考验思维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保证游戏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品质,教师必须对游戏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另外,游戏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更多的学习乐趣,帮助他们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鼓励自己勇往直前。
(三)游戏教学法应当具有直观性、形象性
数理知识抽象复杂,晦涩难懂。学生们常常感到这门课很枯燥,因而没有什么兴趣来学习。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以生动的直观的形式出现,并通过游戏,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受到影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所学的内容。学生可以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逐渐建立起抽象思维。
结束语:
一般而言,在小学开展基于游戏的数学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科素养的基本取向,合理设计游戏开发的形式,使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反映出教师的教育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灵活运用该策略,并不断改进,以确保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鹤智云.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探索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衔接路径[j]学期周,2019(32):62.
[2]汤姆利.小学数学游戏微课的设计与实现[j].数学大学(后期),2019(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