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始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贯穿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全过程。对此,本文也将以初高中数学间的衔接为切入点,从新课程标准出发,分析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意义,并探讨这两者在衔接过程的现状,列举出解决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化课堂,激发出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意义
大体上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关系有强弱之分,若衔接关系较强,就能让学生在高中学习时充分发挥初中所学作用,便于学生理解,这样是有益于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且这也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但如果衔接关系较弱,则会影响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关系的强弱与数学教学质量、效率有直接关系,因此如何让初高中数学衔接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是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新课改对初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的一大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初高中数学教学之间虽有衔接关系,但并不密切,不少学生认为数学学习难度高这一点就是证明,因此教师应当予以对应关注。
二、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现状
(一)缺乏过渡用的教材
在即将升入高中的初中学生角度上,他们在学习中也很难理解现阶段所学数学知识在高中阶段会产生什么作用,这容易让学生感到迷茫。这一现象说明初高中数学衔接关系不够充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这一现象的主要成因就是初高中数学知识的分界线太过明显,其中缺乏一个过渡用的教材,即如果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过渡教材,就可以让学生知道当前所学知识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有何种联系,同时在高中阶段也设计过渡教材,可以让学生活用初中数学知识,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高中数学知识,但当前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并没有过渡用的教材,这就导致初高中数学衔接关系强度不足。
(二)教师教学方法不利于衔接
初高中数学衔接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不仅要体现在教材或教学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学生的认知层面,即学生要清楚的认识到初中、高中数学知识之间存在联系,理解存在何种联系。但学生作为求学者,单纯依靠自身是很难理解其中衔接关系的,这时就需要教师提供帮助,起到开拓学生逻辑思维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独立将初高中数学知识联系到一起,实现认知层面的初高中数学衔接。而现实情况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利于学生认知衔接,即当前不少初高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这是一种注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法,且教师一般都是根据教材来进行讲课的,在该教学法下教师很少向学生讲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只能学习现阶段数学知识,因此该教学法不利于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
三、新课标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
(一)抓住数学的灵魂
数学思想是数学灵魂与内核的鲜明体现,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数学思想,就是个体对数学内容本质上的认识,是对数学概念和问题的解答,个体通过对规律的研究,总结成抽象性的认识。在数学思想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更加迅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寻找关键的线索和信息,并摸索出不同类型的解题方式。而且,数学思想是初高中衔接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容易连接的部分。除此之外,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夯实自身的基础,要掌握适度的知识外延。当下,基础性知识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依旧十分突出,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够牢固,那么他们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听课和练习的过程中,重点记忆一些经典的结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当学生解题完毕之后,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进行反思和总结,要梳理出正确的思路和方法,查漏补缺,整理错题,构建更加完善且科学的解题网络体系。
(二)提高教材知识衔接水平
高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问卷调查、集中教研等有利条件,利用假期或者走进初中学校多于初中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初中知识的拓展点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要让初高中数学教师都能够完整地认识到高中数学教育工作的基本需求,保证数学教育活动能够与真实的学情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这里,高中教师要进一步提高精准调研,发挥团队力量,向优化教学的方向靠拢,要保证教材的内容能够更加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规范。另外,高中教师也必须要认真分析现阶段教育工作体制的特点,要把握好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非义务教育,厘清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别和联系,做好比较和辨析,尽可能搞好高中数学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后,仍旧发挥出初中的优势。并且高中教师应当以教材的使用状况作为切入点,以提高高中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自主研究学习水平,初中教师不能只是把中考知识当作核心,必须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为学生介绍高中阶段需要涉及的基础性知识。这样一来,高中生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旧有的框架,而且还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三)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
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以新课程标准为切入点,把这一领域的建设和应用作为评价自身课堂建设质量的基础性工具,要全面实现对新课程教育理念的优化控制,提高对教学活动衔接的关注和重视,优化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在设计课程计划的时候,要发挥出创新意识,为学生搭建更高水平的自主学习平台,要允许学生用初中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点评,积累更多的知识衔接经验。另外,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展开系列性的复习,帮助学生总结提高。初中阶段的教师,通常都会开展系统性的总结工作,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在高中阶段,这一环节的内容却始终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因此,高中教师也需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把特定章节的内容一分为二,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另一部分是典型问题,并把技能的训练贯穿于这两个环节里,引导学生研究典型案例。再者,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为学生介绍不同的社会案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结语
持续性推动初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衔接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过渡的应用之策,也是推动学生适应高中节奏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数学思想的应用,教材的衔接,理念的深度解读这三个角度,论述了初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联系的方法,充分结合了初高中学生发展的基本特点,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在未来,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要懂得授人以渔。
本文系课题题目:《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有效性研究》(YL2021G228)
参考文献:
[1]刘立新.分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5):280-281.
[2]聂文彬.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9):71-72.
[3]董国胜.数学方法视域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2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