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社会提倡为学生减轻负担,确保学生轻松上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成长及发展。随之关于高效教学和新型教学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大,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话题也被广泛讨论。小学数学学习是后续高阶数学学习的基础,是数学逻辑思维和数学兴趣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该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既能照顾到所有同学学习特点,又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双减”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的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时,他们才会更上心、更积极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内容,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出学生最大的优势,学好数学和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在数学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学生的知识接受速度,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其课堂参与感。如教师组织“年月日”学习活动时,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日历。学生会乐意参与到类似的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他们对新鲜的事物普遍存在着好奇心。这样能够唤醒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二)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思维水平
利用教学优化的机会,能够更多地调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其中的创新要素的运用,可以启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思考,将学生视作学习的主体,转化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获取知识。同时,因为时代在高速发展,如果仍旧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不符合当前教学现实和学生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较弱,知识理解和迁移应用较为困难。结合教学优化,能够以一些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熟知的现象、事物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如学习“认识人民币”时,人民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能够借助这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师生合作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完整优质的课程中,教师会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包容,态度和善,讲课内容提前准备、情感饱满、富含热情、节奏掌控精准,学生积极回答、乐于表达、全程在线,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课堂氛围活跃。教学优化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感情联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学生表达自己的学习困惑,同伴之间还可以互相解惑,教师也能及时依据反馈做出教学调整。这样不仅仅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真正学有所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这无疑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
有效的学习不是面向单个个体的纯粹活动,而是个体及其周围的成人、同伴以及可用的资源与工具所组成的共同体。在承认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同时,构建学生的小圈子。即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学习的前提下,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下,学生既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发挥了个人能动性,又加强了学习合作,能最大范围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方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讲解“计算器”时,教师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带计算器到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认识计算器,总结各类按键的作用。使用“336+174=?”等算式让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并结合比拼方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最后提示学生探索发现9999×1、9999×2、9999×3、9999×4、9999×5的结果规律,让学生将个人理解表达出来,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结合小组讨论、个人学习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把握最优教学时间,选择最优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时间设置,切实保障足够的时间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老师在教学前务必认真准备相关教育或者教学图片,这些工具可以辅助老师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另外,老师要注意缩短课堂讲解时间,留适量时间给学生进行自行探索,确保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相关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然后小学数学老师一定要留意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老师务必重视科学施教的重要性,不断更新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力保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并逐步提高学习热情。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教学工具,采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抽象知识的讲解,可以显著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另外,老师在授课期间或者日常生活中务必要重视为学生缓解压力,并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生活情境
数学源自生活,脱离生活的数学完全没有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应科学结合生活中的情境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熟悉场景,学生可以联想、猜测以消化知识,原本抽象的知识概念会变得具象生动。此种方式促进学生想象力发展,让学生获取知识基础上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也是数学学习的终极价值。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时,它与生活中植树活动联系密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景,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一同探索棵数、间隔数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回忆道路上一段路的树木数量和间隔情况,或者直接在校园内寻找发现,就地取材。鼓励学生通过现象总结出两端植树、一端植树等情况下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规律,将生活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必要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增长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四)大胆质疑,减负提质
在日常教学时,小学数学老师务必要激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不管是针对老师的讲解还是课本知识。然后基于学生的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际疑问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这样可以目标明确地提升学习效果。只有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学生才敢自由地进行提问,同时达到减压提效的目标。另外,老师在施教的时候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生在高效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有助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综合能力的养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身份,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注重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内容,结合生活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35):66.
[2]马恩余.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