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第一个方面,部分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数学教师难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只是注重对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另外,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也是采用以往单一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利用满满的板书引导学生进行机械的解题思路记忆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转变。有些教师对讲解的知识点不具有完整性,学生只能从一些辅助材料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没有很好地掌握高考的考题方向,使得学生没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
第二个方面,部分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精神,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恐惧。随着高中年级的逐步提高,数学知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大,同时也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多学生在课上由于自制力不足导致对教师的问题没有很好地理解,只是认为数学知识难、缺乏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其次,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基础不同,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下错误被教师教导后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对学生课程的讲解使得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的优势
思维导图的创造和使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修改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任务比较大时,教师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单独的思维导图进行制作,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分为圆圈图、气泡图、括号图、桥型图以及流程图等多个部分。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其功能是便于梳理脉络、整理信息以及问题提出,将主题发散式和数形结合式的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另外思维导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此方式集数字和图形于一身,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此,笔者对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优势进行相关分析。
1.思维导图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知识进行有机地串联,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系统性,每一单元之间存在联系,况且每一小节的知识又比较零散,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将这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串联和归纳,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效率。
2.思维导图的应用有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大不相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对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导致对知识的理解较片面。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个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集中,此方式的运用使得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会逐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3.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使得数学知识更加一体化。教师针对某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为学生进行展示。教师仅仅用一个思维导图就将一个单元的知识表现出来,从而使得这些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由基础到困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得到有效地提升。
4.思维导图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点。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点相比来讲,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逻辑性,高中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不是阅读一遍就能精准记忆的,而是需要多次数的阅读。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某节相关的知识进行整理以及拓展,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课后的复习,通过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就包含了很多知识点,从而方便了学生的知识记忆和消化。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对于学生巩固旧知识以及学习新知识都有着重要的帮助。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有效导入课程,掌握高效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导入的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所谓课前导入,是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将要讲述的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具有目的性的数学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侧重点,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课中开展导图探究,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且还要以课本为教学依据开展相关的教学。面对一些学生未接触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入教学,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通过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锻炼自己的总结归纳能力,从而快速掌握数学相关的知识点。
(三)利用导图分层教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思维导图在课上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将知识进行分层,它可以很清楚地将知识难易程度进行体现。由此可以说,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课上的运用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结构方式对本节课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分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
(四)课后利用导图总结,构建相关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课前预习和课上学习两个过程中,在课后利用思维导图也可以使得学生有效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思维导图在课后的应用总结就需要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由于数学知识的烦琐性和抽象性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某一单元的内容之后并无法准确地掌握所学内容,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构建出相关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此,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创新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合理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促进高效课堂的建立。
参考文献
[1] 张华明.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发现,2017(06):32.
[2] 李鹏翔.“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