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支付宝、余额宝、P2P等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对资金融通、理财产品、支付结算等业务产生巨大影响。目前,各个商业银行都在积极的调整发展策略和数字化转型等,而以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人才配置和人才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推动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人才需求和配置的影响,以及在大数据环境下调整 人才结构应采取的措施。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员工数量的影响
实体经营网点是银行进行交易结算、放款和市场营销的重要场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促使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办理业务种类等也发生了变化,客群的分流对传统的银行业务造成很大的影响。在西方发达国家,银行的电子渠道分流比例高达90%,较多商业银行也逐步关闭了很多实体经营网点。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导致了银行的营收急剧下降,因此,必须对银行的经营成本进行管控,而银行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的行业,其人力成本是最主要的开支,会影响到银行的盈利,因此,银行会通过减员降低成本,达到有效成本控制。
2.对传统柜员岗位需求的影响
根据研究,现在通过柜台进行的交易,平均花费是通过移动银行和网上银行的20到40倍。央行统计的数据还表明,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规模在快速增长,相比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大部分业务都是由客户自行在网上进行,从而节约了很多人力成本。在电子渠道和手机支付的双重打击下,银行柜台业务的发展速度会逐渐减缓,银行柜员的工作负荷量不够,对柜员的需求也会随之下降,银行会考虑合并岗位或工作内容,调整柜员岗位结构和工作职责,从而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会有较大变化。
3.对银行人才招募和培养的影响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冲击,使银行在金融产品、金融用户、营销等各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人力配置已由倾向一线柜面人员转为对互联网和电子应用有深刻理解的专业、技能型人员,更多的配置在业务营销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等,需要为产品开发、系统建设、营销管理条线招募配置高素质人才和行内有相关业务经验的人才,力求前、中后台部门的协同作战,以发挥人才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人力资源配置为战略和业务需求提供保障的。 同时,也对培训开发产生影响 ,对业务转型所需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的对策探析
1.有效控制人力资源规模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业务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银行,通过吸纳 IT技术的专业人员来扩大非息收益。而在转型速度比较缓慢的商业银行,则会从降低人力资源的角度,从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人力资源效用着手,通过合理的奖励措施,提高人力效能,提升银行发展战略的内驱动力。以“增人必须增效,增效方能创造增人空间”为核心的银行人才与经营理念,在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员工的价值,发掘其潜能。在绩效考核中,合理应用绩效结果,指导员工提高人均效益。
2.关注人力资源效益公平
随着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银行机构不断增多、业务流程错综复杂、业务分工越来越细、人员越来越多,人力成本在银行的日常运营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逐渐成为银行财务绩效和长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这一缺陷源于对传统落后的管理视角下对人力资源的错误分配,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关键要素。从经济角度来看,人力资源是一种投资,银行员工的投入和资源分配,最终的目标就是银行的高业绩。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人力资源总量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其经济学的本质属性,其核心意义就是对投资和产出的优化分配战略的选择。
3.注重优化内部岗位结构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许多商业银行都可以在线进行交易,柜台服务的业务量大幅减少。此外,一系列金融政策和监管规定,从风险角度限制了相关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所以,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益,银行增加对自助设备的投资,减少经营网点的柜员,调整了岗位结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高柜柜员向低柜、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等营销型岗位转变已成趋势,在此基础上将适当调整和优化,使柜台会计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更加符合今后商业银行发展的需求,并为其提供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空间,从而推动业务转型的顺利进行。
4.开发培养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将金融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发展方式,它决定了今后的发展必须要有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充分、全面、优秀的人才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即金融与网络技术深度结合的人才,复合型人才掌握金融产品、财务、会计和信息技术等,是互联网金融时代下银行业务发展急需的人才。不仅要有对复杂问题的分析,还要对金融行业有详尽的认识,还要具备防范和化解突发财务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较之前招募单一专业性人员,已经更注重引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层层筛选,严格把关,发掘和储备复合型人。除引进行业人才外,更要重视内部培养,组织相关培训,以提升整体素质。
5.科学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人力资源配置强调人与岗位的匹配,,结合岗位需求和个人特点合理配置,使工作人员的兴趣、专业、岗位需求相匹配。要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要按照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统筹规划各个部门,根据个人的实际需求,以达到更好地满足银行发展需求的人才分配。要建立健全的激励和考核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提升满意度和工作投入度,加大各部门之间的人员流动,使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顺畅和高效,推进银行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同时,要构建符合商业银行特点的人才培训体系,加快对职业资质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引导员工职涯发展,培育银行各业务条线的人才储备,科学调整和完善人力资源结构。。
三、结语
总之,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管理和内部人才的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战略相结合,是组织战略执行的最为关键的因素,银行战略和业务导向的调整以及内部运作方式的变化等都会对其人员素质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项金融知识,它需要一种具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形成的连接业务、产品、流程、营销、考核等综合性的融合平台,使人力在各环节提供合理配置和人才保障,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小华,彭艳容,叶伊琳.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6):59-60.
[2]曹乾,秦惟翀.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04):108-112.
[3]张欢.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J].新商务周刊.2020,(02):145-145.
[4]贺迪.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101-102,130.
[5]谢凌.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9,(21):28-29.
倪俊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高新路60号2112,13087599998
作者简介:倪俊美(1975-6),女,汉族,浙江定海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主要从事银行组织人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