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管理的概念及创新必要性分析
(一)经济管理的概念
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企业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针对现有的管理策略做出一系列优化与创新调整,主要包括制订企业经营计划、调整经营方向和规划发展战略等方面。高水平的经济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综合实力的持续提升。
(二)新时期国有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国有企业原有的经济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不适应性。尤其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达到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规模等目的,纷纷在经济管理过程中引进了互联网思维、云计算、共享经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使企业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更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与国有企业在竞争力方面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市场竞争局面愈演愈烈,还给国有企业经营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对此,国有企业必须尽快调整经营战略,积极探索经济管理创新改革之路,方可实现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1]。
二、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一)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如今,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而一些国有企业却仍在沿用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由于传统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缺乏层级观念,系统性较差,落实效果不佳等弊端,不但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甚至会给带来较大阻碍。
(二)企业经济效益低
一些国有企业受到早期管理体制的影响,对于行业垄断模式依然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国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保障其正常运营。但是,无论从企业自身发展现状来看,还是从长远战略规划角度来看,垄断模式的市场空间与利润规模都将越来越少。如果企业长期依靠垄断,不参与到良性竞争当中,势必难以获得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甚至逐渐步入到亏损状态之中。
(三)过度依赖社会保障
国有企业在职工福利方面资金投入较多,导致企业背负较大的经济压力,而用于市场拓展、科技研发、服务创新等方面却面临着资金紧缺的尴尬局面,这无疑对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造成阻碍。
(四)内部管理不协调
目前,有些国有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组织之间缺乏协调性,各部门之间缺少联动机制,而且权责划分不够清晰,一些部门甚至存在信息孤岛的状态。还有一些国企制订的沟通程序过于复杂,外加缺少先进的信息共享平台。致使沟通不到位、信息传递不顺畅等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对企业重大决策、项目推进等环节造成极大影响。
(五)内部审计控制不严格
一些国有企业审计机关与企业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利益牵连,使得审计工作难在国有企业当中得到有效开展。审计机关即便提出了一些审计意见,也难以在企业当中得到有效落实,或者难以获得后续反馈,大大降低了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成效,而且对于一些经营风险难以做到有效防范。
三、新时期国企经济管理创新性策略
(一)创新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
国企在创新经济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充分了解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只有在此前提下,企业才能针对各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管理需求以及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明确相关制度框架,针对原有的制度条款进行梳理,筛选和剔除掉陈旧落后的内容,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商讨新的制度条例,还要细化各项业务流程,明确执行标准,实现新旧制度的相互融合,使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与实际管理需求之间呈现出较高的匹配度与适用性;其二,确保优化调整之后的国企经济管理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其三,企业要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加强对内部管理的重视,确保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2]。
(二)创新企业的改革模式
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赢利健康发展,必须致力于构建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条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获得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对此,国有企业不妨基于互联网、新能源、物联网等新时代元素,构建起“互联网+”这一新型发展战略,采用ERP系统、大数据技术或者人工智能技术开展经济管理工作,促进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战略性支撑[3]。
(三)创新企业内部协调管理
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各部门之间要增强沟通协作意识,并且通过资源整合,建立起各部门联动机制与长效沟通机制,最大限度减少沟通不到位、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的发生。对此,企业需要开展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明确职能分工,做到权责划分界线清晰,消除模糊地带,确保工作流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与高效性;第二,各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提高部门员工士气,使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对于成达目标的部门,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奖励,针对突出个人进行表彰,充分激发起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第三,建立起企业内部满意度调查、内部支援、岗位轮调等监管机制。通过以上措施,促使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以及组织协调性、系统化程度获得全面提升[4]。
(四)创新内部审计监督管理
国有企业要设立独立运行的审计部门,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切实发挥出审核监督职能,为企业风险防范工作提供强大保障。国有企业要将内部审计视为企业管理与控制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规避风险、扩大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保障作用。对此,企业高层管理者要赋予审计部门较高的职能权限,并且率领中高层管理者积极配合审计工作,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给予严肃处理[5]。
四、结语
在新时代,国企经济管理创新是大势所趋,更是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赢得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对此,国企领导要尽快更新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现状与发展需求,率领整个领导班子积极探索经济管理创新之路。在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与阻碍,但是只要坚持正确的道路,大胆实践与探索,必然会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色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尹洁.新时期国企经济管理创新性策略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20(13):119-120.
[2]焦世葳.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工作新路径[J].山西农经,2020(01):120+122.
[3]杨朝峰.新时期国企经济管理创新性策略研究[J].财经界,2019(25):39-40.
[4]付宏.新时期国企经济管理创新性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101.
[5]王浩.论国有企业发展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J].辽宁经济,2019(0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