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钱鹤正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国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全面预算管理是国企经济管理中重要环节。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属于综合性财务计划工作,涉及国企投资、国企经营等多环节工作。本文重点分析了国企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国企经济管理期间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国企经济管理;管理价值
DOI:10.12721/ccn.2022.1576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全过程、全方位特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有利于国企发展。但目前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全面预算管理意识不足、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执行力低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国企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一、概述国企经济管理期间全面预算管理价值

国企经济管理期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可提升国企管理水平。总结分析,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价值如下。

(一)明确国企运营目标

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期间,不论长期预算管理还是短期预算管理均要以目标利润为基础编制预算。但要注意,国企管理者计划目标利润期间,要深入分析市场经济发展情况及国企实际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规划发展目标,以重新整合现有资源,明确高效发展模式,进而优化国企资金分配、规避管理者主观错误导致国企决策风险,以保障国企发展方向与现代市场需求相符[1]。

(二)完善国企预算管控体系

基于国企目标利润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要重视各运营环节的管控,即综合化管控全体员工及全部经营过程。因此为落实预算管理体系,要配备专业预算管控人员,负责编制、执行、分析、考评、总结预算工作,进而发挥国企预算管控体系价值。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约束性、硬性价值,因此基于目标利润开展预算编制工作,保障预算分析、考评、总结预算工作均处于事后控制范围中。因此为落实国企预算管理工作,需对各环节制定明确标准,以保障预算管理考评工作有据可依。此外,以目标利润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能够提升国企经济管控质量,增强预算执行效率。

(三)评估国企各部门业绩

基于目标利润生成预算管理模式,除明确目标利润权责外,还要将国企效益与员工利益紧密相连,进而针对预算目标明确考核依据。深入分析国企预算管理与实际经济管理差异后,可为人事任免提供依据,还可作为管理者制定奖惩制度依据,进而提升职工责任感、激发职工工作热情[2]。国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强特征,因此总结、分析国企预算管理与实际经济管理差异,还可辅助管理者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变化,进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

二、国企经济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价值认知不足

国企经济发展期间,财务预算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依据。但部分国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常将工作重点放在财务资源内控管理中,未认识到预算管理价值,导致经济管理期间难以保证财务预算客观性、准确性。此外,国企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未优化财务预算模式,导致预算管理质量难以管控。

(二)国企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缺失

国企想要提升自身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就要结合自身经济状态完善考核制度。但目前国企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仍存在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问题,致财务预算管理质量不佳。此外,部分国企为全面落实预算考核工作,阻碍了国企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全面预算管理力度不足

基于当前国企经济发展情况分析,部分国企财务人员仍将预算编制作为工作重点,忽略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执行价值,缺少预算执行认知,且未有效控制各事项[3]。此外,部分财务人员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对企业内部事项管控重视度不足,导致管理工作难以有效落实,且未设立专门分析机制,不利于企业资金管控。

三、国企经济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一)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基于国家发展分析,国企想要健康、稳定发展,其管理者就要全面了解企业当前发展状况、市场变化情况,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价值。此外,国企管理者还要定期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活动,进而增强管理者素养,为全面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国企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期间要积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提升经济管理效果。但当前国企经济管理期间,部仍存在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财务预算不确定性因素多等问题,加上国企财务经济管理技术、环境限制,均影响着全面预算管控工作[4]。此外,国企负责人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价值,加强构建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力度。同时企业管理者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相应规章制度、设立预算管理机构,并完善预算管理体制。企业经济管理各环节均与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期间要加强各部门交流沟通,并鼓励国企职工主动参与财务管理工作。

(三)引入信息化管理技术

国企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期间引入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有利于国企财务管理改革。实现全面财务管理与信息化技术有机融合,既可提升财务预算管理价值,又可实时监督预算管理过程,进而获取全面预算管理信息。此外,信息化管理技术用于预算管理中,还可提升财务预算准确性、科学性,增强预算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应用价值。

(四)增强预算编制水平与执行水平

国企发展期间要明确预算目标,并依据预算目标开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工作,具体如下:(1)增强预算编制合理性、准确性:结合历史数据、历史问题、同行数据及生产经营情况保障财务数据符合预算业务,进而提升预算编制质量及编制准确性。(2)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管控职能:分解预算编制目标时,要保障全员、全过程参与,分解目标任务,以保障层层有压力。(3)融合预算与业务:拓宽全面预算管理范围,延伸至国企生产、采购、销售、经济评价等多管理环节中,将业务与预算有机融合,进而推进预算目标[5]。

(五)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预警机制

国企全面预算管理期间,要做好预算预警工作,经创建预警机制完成预算目标:(1)预算额度预警:经财务核算预警,运行期间可授权控制系统提醒财务支出情况,进而及时调整不合理预算数据。(2)预算目标差距预警:利用高效措施完成预警目标。(3)业务活动风险因素预警:虽经济活动危险隐私不会造成经济损失,但未及时处理可遗留隐患,影响预算管理成效[6]。此外,国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广泛,因此国企要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系统及编制软件,以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期间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财务人员要明确问题根源,以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发展核心开展预算编制工作,并在健全保障制度基础上明确国企各部门权责,同时落实全面预算考核制度及执行力,进而增强全面预算管理成效,规避财务管理风险及国企经营风险。此外,国企还要增强财务监管力度,以保障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进而促进国企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飞,牛盛茜,戚荣汉.财务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1(08):174-176.

[2] 方志新.简析财务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时代经贸,2020(15):24-25.

[3] 孙潇鹏.对全面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财经界,2020(06):27-28.

[4] 王丽华.财务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23):192-192.

[5] 王春燕.财务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管窥[J].科技资讯,2019,17(10):93+95.

[6] 熊利明.财务预算管理在国企经济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8(02):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