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王勇

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阿庄镇湫洼小学 727017

摘要: 一直以来,数学都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受到了来自于教师、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生活化的教学意识,强化数学教学与乡村实际生活的有效融合,在真实的生活情境、生活材料基础上,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近距离认知和领悟,构建更加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课堂,吸引学生兴趣,提高乡村小效数学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针对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展开研究,以供各位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018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数学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得到实践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效用。本文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科目为研究对象,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改革为目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展开了一番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其内涵极为明了,就是要将教学活动从课堂、教材转移到现实生活当中,以周围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生活中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实现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由此获得更具活力的知识。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能够在生活化元素的辅助下,使科目教学内容更加接地,更符合现实逻辑。《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内容中也专门指出了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必须以学生兴趣点、生活情境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设计生活化教学活动、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以此来降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所带来的枯燥感、乏味感,使数学知识更加实用。

二、当前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有在生活中实践应用,才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和领悟,促进其创造性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说,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但是在实际的乡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模式不成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领悟能力不足,学习主动性较差,甚至对数学学习存在排斥的现象,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此外,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严重脱离,素质教学理念难以在教学实际中有效落实;乡村教材、教具较为落后,资金缺乏,教师观念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很多知识、理念与现实社会脱离,难以有效连接;乡村小学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为主,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缺乏全面考察,导致素质教育目标难以实现。基于此,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并顺应教育改革要求,对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推行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强化数学知识与乡村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升数学教学形式多样化和灵活性,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的提升。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家校联合,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现在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就是单纯的门槛教育,比如要求孩子某学科考到多少分,班级排名必须在多少位,一旦孩子某次考试考砸了,全责便都在老师身上,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深深质疑,孩子因此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施压,在所难免的会多少出现一些心理变化,严重的会导致学生产生严重的抵触学习的心理。事实是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而家庭教育是负责延伸补充的重要组成。据调查了解,那些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长过度的关心呵护和过度的限制保护,致使学生丧失很多生活实践的机会,进而导致思维能力、克服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于此,开展家校联合就显得必不可少了。家长要和教师加强交流,把正确合理的教育观念传递给那些思想保守的家长,协助教师设计生活化教学工作。

(二)挖掘生活素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对小学数学教学知识进行有效性延伸,促进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乡村生活实际问题,同时在乡村生活实践中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时代性,注入新的活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充分挖掘乡村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拓展数学课堂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表内乘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乡镇的商铺展开调研,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有效应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的应用价值,拓展教学内容,而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参与兴趣更高,能有效锻炼独立思考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决定行为,数学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认知,决定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践行情况。为确保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达到相应目标要求。首先,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更加开放的教学态度,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改革实践,参与生活化教学研讨活动,为自身教学观念、方式方法的更新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摆正自身在数学教学中的角色,做好教育引导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同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日常生活实际等为学生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确定等。促使由教师所发起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能够充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现实需求。

(四)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要促进课堂教学改革,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延伸,组织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创建更多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和平台,促进学生深化理解和领悟数学理论知识,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在学习“相遇问题”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把学生领出教室,在较为开阔的场地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对该知识要点进行实践验证。例如,可以把学生均衡地分为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对同地同向、反向以及两地相向等数学概念知识进行论证,以便让学生对这些抽象性的数学知识进行形象化认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原理,领悟其精髓知识,从而能对这类问题进行高效的解决。

(五)联系实际生活,启发数学应用意识

怀特黑德说:“只有将数学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之后,才能使得文明社会的发展成为可控制的现实”。这里怀特黑地强调了数学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起源于生活中的问题杂难,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难题。我们学习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不是要掌握几个公式或者做一些证明就足够的,关键还在于能够把数学理论变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帮助我们分析生活现象,尝试从数学逻辑的角度寻求对应的对策。作为教师正是要启发学生主动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于生活中,譬如社会中的概率、贷款、利息等现实问题,教师要设立对应数学条件,引导学生自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尽可能解决它们。开发数学的实际价值,摆脱枯燥的公式桎梏,让数学的活水流入生活大田地中。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转变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深入挖掘生活教学素材,实现数学理论教学与乡村生活实际有效连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领悟与理解,对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锻炼其创造性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佳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9):144-145.

[2]陈耿.小学数学生活化、情景化教学方法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28):97-98.

[3]薛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0(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