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在面对新一轮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体制改革的巨大挑战。为有效提高企业公司的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企业还需要对其财务工作加以全面的推进,从而使得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在企业的管理层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进行精确的财务支持,进而提升经营投资决策的水平与国有企业发展要求的统一性,进而推动公司在复杂的市场下获得发展。
一、国企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工作是我国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管理活动之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职责主要分为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固定资金进行管理、对国有企业中存在的活动资金进行管理和对企业的经营利润、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进行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可包括资本项目申请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资本来源寻找与管理工作、企业流动负债管理、企业流动资产分类管理工作等。财务管理项目的实施,可以为企业管理层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提供有效的财务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支持国有企业根据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实施有效的财务管理措施,在有效减少了国有企业财务经营风险的同时,有效推动了国有企业的长远繁荣与发展。
二、国企财务管理的特点
1.重要性突出
国企的财务管理并不是只和财务部门有关,而是一面从各部门、各单位中加强领导,一面以工程建设、技术开发、设备投资、原料供应等业务方面为基础强化领导,从而使国企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联动性、系统性、一贯性,各单位都能协调实现经营目标;同时对预算、计划、资本分配、投资规划等领域起到控制功能,从而控制国企经营成本、避免风险、增加经营利润。
2.范围广、内容多
财务部门是一个综合型部门,包括国企财务的各个方面。比如中小企业的运营,资本工作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内容,虽然财务操作是要以最小化的财务成本,以实现中小企业最佳的经营利润为宗旨进行操作,但中小企业的所有操作都需要在资本管理人员的参与下完成,与资本管理有关的所有操作都需要得到与财务操作有关规定的严格制约。再比如中小企业的财务,控制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3.全员参与
财务管理项目包括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但又属于企业经营的基础项目,企业的其他机构或是个人也不能独立进行,需要有关单位的统一协调与配合。企业内部各业务的管理都包含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费用管理资金的运用控制等项目,所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必须由企业所有干部与职工一起参加,也正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财务工作只有在企业全员参加,协同管理之下才能够得到最大的成果。
4.管理要求精细化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只是一个管辖范围广、管理信息多的项目,也是整个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基本项目,企业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才能够获得最大的管理效果。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主要表现在财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方面。财务规章制度必须涵盖企业全部经营事项,内容要求细致具体,对国有企业的每一项业务都有具体的执行细则,需要所有人员严格遵照制度细则进行运作。
三、国企财务管理模式
1.分权式管理
此处所提到的分权式管理,通常是指把企业权力直接下放给各个子公司。分散的管理公司并不会对各个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干顺,并以此确定了在公司财务管理流程中各个子公司属于相对独立性的状态。一般情形下,公司的财务管理过程相对较为繁琐,但是将财务管理范围有效衔接则相对简单。分权型财务管理方案的最大好处就是充分调动了各子公司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各子公司间业务决策的合理性与相关性,进而增强了其对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环境的适应性。
2.集权式管理
所谓的集权财务管理方式,一般是指通过对企业投资、财务、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决策权实施集中与控制,从而对各个子公司日常的运行工作进行整体调度与控制。而此理方式更侧重于管理质量的控制。在相对大的管理规模基础上,减少了管理流程。所以,这种管理模式适用于控制一个公司的财务,既能确保公司资金的有效利用,也能确保资本的正确运用。
3.相对集中式管理
这种模式一般是把企业配置和投资的财务工作集中在各个单位,由企业的经营单位承担企业财务等较为次要的财务工作。因而在该模式下,不但可以全面提高所属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而且还能够进行企业内部共享资源的综合配置,以实现企业共享,从而较大限度减少了公司风险。但是,这种模式同时也具有弊端与不足之处,既无法做到对所属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又不能更高效的实现对企业控制与管理,并由此造成了所属企业职能的不足。
四、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目标不清
要保证国企均可发挥财务管理功能,就必须做到任务目标明晰,寻找财务管理立足点,调动财务管理优势,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管理体系。当前情况下,部分国企财务管理标准制定力度较弱.财务管理质量无法得以提高,财务问题浮于表面,不利公司的正常管理和发展。
2.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过去许多时期中都处于一个形式化的制度内容,但并未被认真的贯彻于企业实际管理工作之中。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发展相对滞后,也未能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改革,在最初开始就一直采用了同一种的管理制度,也并未意识到财务管理体制需要变革,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形式化的现状,无法对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加以引导。其次,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设置并不健全,也没有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细致加以分析。财务规章制度要求涉及的内容极多,必须充分考虑到在各种情形下财务规章制度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极少有规定对每一种工作的责任、每一项经营活动的管理方法加以明确,使得财务规章制度失去实效性。
3.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性
我国现阶段的国企,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因为受企业经营思想的影响,科学化欠缺,进而使得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产生了许多的困难。企业财务管理的科学化欠缺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国企的财政管理部门的职责界定并不清晰,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淆,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科学性。
4.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
风险防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企业无法把风险防范意识贯彻到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中,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实效性,也无法指导企业预防经济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在实施风险防范时也无法依据统一的财务管理规范实施,致使企业出现了风险防范措施力度上存在差距,严重制约着企业财务绩效的提高。
5.缺少信息化设施
财务人员必须面对丰富的信息,而且随着国有企业效益的不断提高和企业规模的增加,其形成的财务工作量将日益增加,所以必须借助现代化手段来开展管理工作。但目前国有企业的信息建设还是处在相对滞后的状况,由于没有健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互之间缺乏高效的信息交流,严重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果。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因此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与其他单位的人员信息沟通,交流和核对企业财务管理资料与信息。
五、国企财务管理工作问题解决对策
1.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1)明确目标分类。中国国企财务总体目标一般包括盈利最优化、企业绩效最优化、国企资产市场价值最优化、有关权益(客户、职工、供货商等)最优化、企业社会价值最优化等多种类型,并按照中国国企的实际实况以及目标定位进行考虑。(2)做好发展方向抉择。中国国企改革需要企业与时俱进,在当前国内实施"加强、贯彻、提高、稳定"的八字方针,也必须企业在科学技术基础上,考虑人文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自然资源条件的改善,同时加入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大潮,共同承担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使命,因此中国国企财务管理的方向确定为要因人因地、正规合法、民主科学发展可行。
2.完善管理制度
细致管理工作,指的是企业运用程序化管理手段、高数据化技术手段和管理工作规范化要求,对国有企业内各个组织单位实施细致管理工作,使企业各个单位能够长期且精准的共同健康发展、稳健运营。通过细致管理工作,能够把职责、经营职能真正地贯彻到企业每一位人头上,进一步提高了员工责任意识,从而提高了管理工作成效,并使企业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严格。而财务工作则是直接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核心部分之一,能够对国有企业内所有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做出科学合理的计划。企业采取精细化管理措施后能够对整个工作过程加以细分,从而增强了内控的有效性,使国有企业能够在管理工作中有效避免了财务风险。国有企业还应健全财务管理机构的组织架构,在经营管理体系中根据部门对不同的工作人员做出权责界定,以使得每位管理者都能够具备良好的职责意识,并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内容与职责。国家财务管理组织要求,管理者定期地对国有企业内所持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经营成本核算,确定国有企业的收入与费用状况,以改善经营成本核算效率。
3.抓住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1)协同和配合。财务整体性较强,各机构、各人员交叉割裂将不能增强资源配置、利益调配、职责对位、考评奖惩效力,降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效果。为此企业应完善理财内控,并以此为由形成互相制衡且相互联系的财会管理体系,在监控、治理、控制、引导、制约的关系上,实现企业各机构、各人员妥善用权、关系相互、资源共享、合作前进,共同努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2)变革与技术创新。企业需依靠财务管理响应党政号召,调节经济运行内部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向着环保、安全、节约、降耗目标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守正革新,寻求资产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如构设数字系统进一步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效能,规设计算机存档,负责管理财务报表,构建财务数据模式,剖析财务数据,使企业理财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3)结论和思考。一方面回顾过去我国财政管理研究的实践,在国内探讨加强市场公司财务研究创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加强其他市场公司财务研究力量,并借鉴外国财务总监委派、中国首席理财官的研究经验管理实践。
4.加强风险防范
国有企业通过向公司财务管理和员工灌输风险意识,向管理者介绍当今社会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有企业在成长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情况,提高管理者对危机管控的关注度。财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部门内部资金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并建立了风险预警制度,在平时管理中还需要通过管理层对国有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加以管理和把控,科学合理的分配好各种经费,以提高公司的效率和公司效益。
5.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从供给、市场和自身发展的层面来看,国企也必须做好信息化、数字化、智能的转变,并以此抓住发展机会。另外,针对于财务管理行业而言,财务管理的互联网、自动化和数字化,也将会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也把财务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心的建立视为财务管理变革、财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6.健全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有效的、现代化的公司财务监督制度,逐步实现了对国有企业的财政及会计方面存在不合理问题的有效监管。建立国有企业会计管理监督的有关规定,在对企业所从事经营活动的会计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有据可循、有法可依,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应根据政府有关措施的决定而加以落实,解决了公司内部对不正当行为无法控制的不良情况。此外,关于财务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对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督决策作用相对较小的问题,企业可以完善公司内部环境,在做到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互相隔离的条件下,必须明晰企业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权利与关系,从而使得董事会对股东所做出公司的经营决定,处于对其监督控制状态下。而不是对权力的架空。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广的专业知识领域,拥有丰富的的专业知识,以及远大的领导才能等。首先,进一步做好对财务人员的教学与培养,加强对《会计学法》《预算管理法》《新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的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财政职业道德能力与素养水平,做到懂法规、合理运用、守规矩、护法,规范企业财务活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全面,努力成为维持社会主义正常的领导者。其二,要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依法理财工作能力。进一步充实内部的公司财务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具体的规章制度,做好公司财会基础性管理,建设相关的资料资料库,进一步完整企业内部的法律财政监督工作机构,进一步提升公司本单位的依法财务管理能力。第三,加强自律,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结束语
综上指出,在现阶段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仍面临着制度不完善、科学化不够、实施深度不够的难题,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通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深度等举措全面优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以确保国有企业持续繁荣、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凯.浅析国企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8 (20):10.
[2]周亚琼.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 (27):39-40.
[3]杨锡茂.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会学习,2018 (06):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