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思想政治有效课堂的构建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职业道德与法律》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职业观念、法律观念的教育,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观念,旨在为社会培养遵纪守法且具有职业道德素养的工作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基于新课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策略应运而生,这种全新的教学改革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的开展,抛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进一步“活”了起来。本文笔者对中职思想政治教学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如何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开展有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一、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中职教育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关键教育阶段,其认知能力、价值体系等尚处于发展形成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因此中职思政教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就更为重要。由于思政学科具有人文性和感知性,思政教师进行教学时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发展有职业道德的新时代人才。所以,作为思政教师更应该努力做好新课程改革之下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教学工作,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思想观念的发展,启蒙并且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最终形成全面发展的社会型工作人才。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改革策略
(一)革新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之下,要提升中职思政《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水平,教师就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我们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传统教育中很少使用各种教育手段,教学方法单一,思维单一,教师常常一个人唱独角戏。对学生的教学更是热衷于“挤时间”式的教学方法,这让学生感到烦躁无味,并且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授课的核心。所以,中职思政教师要抓住《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设计的重点,直击教学核心,利用简明扼要的教学思维,提升教学设计的趣味性。例如,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设计多种教学方式,如小品故事、报纸阅读等,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在教师授课中要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及时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丰富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实现高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构建。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性,坚持“教育主导,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把主动权放在学生身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深层次的职业精神和法律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革新课堂实施环节,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社会参与感的培养
新课程之下,在课堂实施环节要通过情境创设、案例选择、内容阐释、教学设问、师生互动等把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法律意识贯穿始终。比如采用榜样——激励式教学,在讲述职业道德这一课时,我们可以介绍抗疫一线的电力工人、医生护士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爱岗敬业的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在讲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这一内容时,通过设置疫情大爆发阶段有人在网上肆意造谣等情景,通过情景——陶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辨别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具备法治意识。以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物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学会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设置问题和我们一个年代的00后坚守在抗疫一线践行职业责任,我们现在最应该做什么?采用引导——对话式教学,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自觉提升思想觉悟。
(三)革新教学技术,采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要利用形象可感的现代教学技术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很多课程都是比较抽象的,常规的授课方法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因此,中职思想政治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特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语言、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介资料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例如,在学习《公民权利与义务》这一章的同时,我们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了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强调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民族利益相结合、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在这之后,学生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表意见。通过对这些生活化实例的启发,使他们从形象性的思考转变为抽象的思考,从而达到认知的跨越,提升了法律观念意识。
(四)革新工作实践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新课程之下,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利用产教融合理论和实践,可以革新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工作进程的认知。在社会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在引导工作实践时,教师应加强几种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设计。以校企合作、校园实习、社会志愿等形式,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工作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比如:在校企合作中,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工作,可以鼓励学生对工作专业化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公司的工作重新认识和了解工作性质和实践。或者通过社会志愿形式,教师可组织学生到企业、施工队等担任助手、协助工作等岗位,教育学生树立劳动习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想观念,了解劳动法律相关的内容。这样,对培养具有职业道德的人才,明确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是十分有益的。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育革新是当前中职思政教育的关键。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新课程背景下,加强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律》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身为中职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积极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创设相关情境,探索其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有助于促进教学的革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成为优秀的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 林健.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37).
[2] 潘三福. 浅谈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改革[J]. 幸福生活指南, 2020(48):1.
[3] 彭赞惠. 基于线上教学模式中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探究——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20):2.
[4] 冯志军. 中职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教学路径探究 ——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 2021(36):3.
[5] 苏琳. 浅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课堂教学[J]. 明日, 2021(22):012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