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改革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思考

陈静

昆明市实验中学,650000

摘要: 高中美术教学目标是美术教学的基石,它直接指引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路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文化理解力的培养。新教材的出现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新教材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符合美术学科的特点。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设计
DOI:10.12721/ccn.2024.15702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完善的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清晰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把握学习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学生注重过程体验,关注个人情感的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在新教材走进课堂的背景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学目标的完善与实施将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推动他们在美术道路上不断进步。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够精准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当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展开。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尚显肤浅,导致教学目标定位模糊,无法准确体现美术学科的核心价值。这种目标定位的不精准,不仅使教学内容容易偏离核心目标,更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深入钻研核心素养的内涵,确保目标定位与美术学科的核心价值紧密契合,从而有效引领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策略不够灵活

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然而,目前一些教师在实施教学目标时,仍然过度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和针对性。这种僵化的教学策略不仅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能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需要不断拓宽教学视野,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美术学科的特点,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一)强调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设计尤为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审美能力不仅是对美的感知与鉴赏,更是对美的创造与表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需要精心选择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如经典油画、雕塑和民间工艺品等。这些作品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引导他们深入分析和讨论作品中的形式、色彩、构图等要素,从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力。此外,组织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美的理解和创造。同时,还可以邀请艺术家或美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艺术创作过程,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欲望。

(二)注重创新思维的激发

在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表现形式。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创作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潜能。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未来城市”为主题进行创作,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科技、环保等理念,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意的作品。这样的创作任务既能够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同时,提供多元化的创作材料和技术支持也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绘画材料、雕塑材料以及数字艺术工具等,让他们在选择和使用材料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创作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跨学科的创新实践,如将美术与科学、技术等领域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作品。

(三)突出文化理解力的提升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突出对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提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通过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种文化的内涵和艺术特色,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次以“世界艺术之旅”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选取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典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素材,如中国的水墨画、法国的印象派油画、非洲的木雕艺术等。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让他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从而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和文化认知。同时,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例如,在民族地区的学校,教师可以利用当地的民族艺术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活动;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学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和博物馆,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文化的厚重和魅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还能够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

三、结语

针对新课标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设计策略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中美术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应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文化理解力的培养。同时,我们也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如目标定位不够精准、实施策略不够灵活等,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相信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推动高中美术教学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相毅敏.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德育因素挖掘探究[J].艺术教育,2015(03):95-96.

[2] 董伦汉.高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4):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