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作为近20年来兴起的新型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一直是我国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传统的金融行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并且由于互联网金融高效的特点促使传统金融服务行业加强了其服务水平,也多了一些普惠的存款业务。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在近年来迅速扩张,导致传统的金融行业也在快速的改革,其中互联网金融在创新方面普遍超过传统金融企业,从传统的金融企业手上抢走了一大批中小型客户,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兴起也掀起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的第一次飞跃。当然任何一个行业的兴起绝不是一帆风顺也不完美无瑕,在这个行业中多多少少会存在着一些社会层面的问题,随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国家规范性文件的发布,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社会的发展已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普遍已经被用户所接受。根据国家相关统计机构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目前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已经渡过了野蛮发展的阶段进入了规范发展的阶段。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规范其发展过程,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合理行为在日益减少,金融服务也趋于规范,至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开始了高速发展[1]。
虽然相较于我国的金融服务总量而言互联网金融企业所占的比例较低,但是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服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例如,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导致我国现金流通情况出现了较大的阻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也在逐渐发展壮大,逐渐渗透至各个方面;由于互联网的小、微贷款业务发展迅速,以至于吸收了大量的金融服务用户,用户群体分布也十分广泛。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和科技层面的革新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鲶鱼效应”,刺激了传统商业银行发展自身业务水平,促进了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况[2]
(一)初始萌芽阶段
在本世纪初互联网金融的初级阶段指的是开始尝试用互联网技术支撑金融服务。1997年,招商银行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开通网上银行服务网站的股份制银行为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开辟了通道。并且随着“一网通”、“淘宝”及“支付宝”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出现,电子商务板块逐渐金融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视野之中,由于电子商务板块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接受互联网金融服务。
(二)高速发展阶段
2013年线上保险,线上银行的形式逐渐出现,促使我国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年我国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催生了一大批互联网金融服务产品,导致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一种高速膨胀的态势快速蓬勃发展。紧接着,在2014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延续着2013年的发展态势,企业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并且同年互联网金融这个名词多次出现于政府报告中。
(三)发展和风险监管阶段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膨胀速度过快,相关的监管手段和措施没有很好的更上其发展的速度,导致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为此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国家的风险监管阶段。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有效的监管手段还相对匮乏因此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问题,在2015年“e租宝”的事件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同年由于校园贷等恶性贷款导致p2p贷款形式被国家严厉监管,为此国家还在2016年进行了长期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专项整治工作。
(四)规范阶段
在2015年出现严重的互联网金融问题之后,国家对其行业进行了专项的整治工作,并且在2017年国家对该行业进行了严格的管理,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方法。由于严格的管理办法的出台,国内一些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逐渐被整治清退出场。2018年则是延续了2017年严查严打的态势,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意见。这些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出台表明了国家政府对于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互联网行业回来发展的乐观态度,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良性蓬勃发展。直至2022年,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态势依旧很高,国家也逐渐开始推行数字货币的形式,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将不再一味增长而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影响
2.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冲击[3]
(一)支付业务的冲击
在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其交易的中介功能是其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点之一,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场面,互联网金融提供了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支付服务,相较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而言更加适用于小宗商品交割使用。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支付交易金额已经达到了数万亿,远超于西方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支付业务交易的总额,并且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支付交易金额还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现阶段,从绝对交易数额来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交易数额所占比例较小,不足以撼动传统商业银行的交易数额和交易体量,但是其增长速度确远远超出传统商业银行的增长速度,甚至导致传统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发展缓慢。
(二)存款业务的冲击
在支付业务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强烈冲击的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企业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基金和理财管理服务,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储蓄业务也同样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小微企业的支付而言十分友好,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小微企业用户和小资金用户,进而为这些用户提供相对成熟的理财和基金产品,同时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管措施还不完善,促使其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更大的冲击。例如,从借贷业务而言,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对借贷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核实验证,确认其还款能力再进行借贷服务,但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仅仅只需要其个人信息便可以进行借贷服务,导致其监管难度也十分巨大。并且互联网企业对于存款业务提供了便利,更容易吸引到存款。
(三)信息资源的冲击
由于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资源壁垒,甚至严重影响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息资源优势。在当今市场经济当头的背景下,商业运作本就是依托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更新速度,因此在信息资源占优的一方将可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在资源获取上取得先机,以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可以更好的获得更新更大量的数据资源信息。同时用户在网上进行交易时交易平台或者网上购物平台会对用户的交易信息进行记录,进而拥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储备。
2.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提供的机遇[4]
(一)利用大数据技术健全自身信息体系
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运营特性导致其信息资源大于传统商业银行,因此可以更好的设计出用户喜欢的金融产品。反观传统商业银行,导致其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完全是因为数据量匮乏而是无法很好的依托于自身的信息资源进行金融服务的革新将信息资源更好的适用于产品制作。因此,传统商业银行应当更加注重营销人员的培养,只能依托于产品的更新来吸引更多的客户,进而减少互联网金融企业对于传统银行也的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商业银行需要对资金的风险把控进行提高,优化金融产品结构。
(二)利用新技术开展业务创新
随着手机在人们之间逐渐普及,并且使用手机的人群也逐渐广泛,手机性能也逐渐提高,因此传统商业银行有必要将手机移动支付作为必须发展的方向进行重视。对于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来说,移动支付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商业银行对于移动支付的深耕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吸引客户和为银行带来非息收入等几个方面的好处。但是对于现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的反馈来看,国内主要的商业银行还并没有开发出各自对应的移动支付系统,更有甚者对构件移动支付平台并不重视。由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为传统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传统商业银行对其自身的改革并不算重视。
(三)完善组织架构与业务流程
当前国内的电子商业市场本就与传统银行的利益范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众多银行都对银行服务电子化不感兴趣,但是为了提高用户数量和用户的满意程度对于银行服务进行改革十分必要且迫切。但是现实情况是,众多银行除了不愿意设置电子银行事业部以外甚至将电子银行事业部独立在银行日常业务之外,两者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以至于导致在客户的电子银行出现问题或出现金融事故时,客户投诉或求助无门,这样无疑为导致储蓄或理财客户对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提出质疑的同时不再对传统商业银行感兴趣。
3 传统商业银行应对策略[5]
(一)重视金融科技应用,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
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获取利润的方式主要是以房贷利息为主,因此银行急需寻求新的贷款客户,逐渐这种盈利方式变成了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许多商业银行将其线下业务转移至线上,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了便利,为商业银行扩展投融资业务提供了可能。现阶段,对于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存在融资困境可能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扩展业务范围,加强潜在客户的发掘工作,同时构建依附于银行自身业务的中小型融资平台,进而保证商业银行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源,尽可能的扩展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增强资金的动态管理,推广构建形成的中小型融资平台,使得中小型的融资平台可以保障绝大多数中小型融资诉求的客户,并且对于中小型借贷客户的需求予以重视,加强商业银行与中小型融资企业之间的沟通,加强平台的生命力和活力,获取更多的利润,确保商业银行和中小型融资企业之间可以相互扶持,共同发展。
(二)转变市场定位,推进“互联网+”新方向
转变自身市场定位,不再是仅仅依托于物理网点的经营,要转变自身在国家金融行业中扮演的角色,不能沉浸于过去躺着赚钱的陈旧思路。要基于新兴技术扩张自身物理网点多的优势,积极发现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新路线,突出发展基层银行的互联网技术,从下至上推动传统商业银行的“互联网+”转型,依托互联网技术来发展自身金融业务。并且,由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较为深厚,对于新技术转型的难度也相对较小。因此,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转变自身定位,向“互联网+”方向的转变十分必要。
(三)借鉴国际经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也在逐渐丰富和多元,传统的一些业务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为了有效保证现有的市场并积极开拓市场,商业银行需要加强相应的风险防控能力。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商业银行开展互联业务进行有效的风险防控,进行风险隔离,保证商业银行在扩展市场的同时,也能保证业务的安全性。因此,商业银行一定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为其进行有效的业务宣传奠定基础,进而才能够促进自身的改革,并规范整个业务市场领域的深入发展。
4 结语
本文根据对国内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已经处于相对平稳且规范的发展规律之中,不再处于野蛮增长的状态。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冲击,但对传统商业银行也存在积极的影响作用,为传统商业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可能,促使商业银行转变其服务态度,丰富其产品结构,为更多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业务。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的应对措施,一是打造依托于银行本身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二是转变商业银行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态度;三是吸收国际银行相关发展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 参考文献
[1] 赵娲.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分析[D]. 云南财经大学, 2015.
[2] 朱海泉.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湖北工业大学, 2017.
[3] 王雅.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现代商贸工业, 2017, 38(24):2.
[4] 王轶.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工商银行为例[D]. 兰州交通大学.
[5] 彭璐.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以"零钱通"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