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计算基础知识过关探究
(一)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
对学生而言,计算基础知识相当于学习数学的奠基石,学生如若掌握计算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便能降低理解知识的难度。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计算之前,学生应仔细审核题目,认清每个符号与数字,分析计算步骤,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后,再进行计算。其次,学生应对算式进行观察,算式是由很多步骤组成的,学生要分析题目中是否隐藏着特殊条件,研究是否有简易算法。
(二)选择最佳计算方法
计算讲究速度与准确度,学生能快而准确地做出计算题,体现出他们学习能力的强弱,这就要求教师让学生掌握最佳算法。比如,见到计算题,不能急于求解,而是要先分析、研究题目的每个条件,然后研究算法,这种思考方式能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针对算法,学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将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分享给大家,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构,拓展他们的学习思路。良好的计算习惯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去培养,所以教师要在课余时间组织计算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拥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生做题时很容易出现错误,这和他们的书写习惯、书写格式不清晰有关,这些错误的学习习惯需要彻底摒除,否则除了数学课程外,其他科目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缺乏正确的判断,对于错误的学习思维、学习习惯,很难凭借自身能力进行改善,所以教师应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加大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积极给予指导,使得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小学数学计算基础知识的教学策略
(一)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许已经深深地植入到学生的价值观里,这就成了数学教学的一大难题。传统教师应该建立全新的课堂,改善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关系,课堂也会更加有趣味。当学生有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以鼓励的姿态和学生讨论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通过鼓励学生,更能增加学生的上进心,对于数学学习更能有自信心。
(二)创新课堂模式,让数学生活化
让数学真正应用在生活中,就应该在课堂模式上做出创新。在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计算问题转变为生活中较常见的问题。进行切换后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思路,对于具有抽象性的数学问题可以通过具体的方法进行解决,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在问题的解决中。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能力。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找到知识和生活的过渡点,架起生活中与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建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中扮演的是指导者,但是很多学习过程还是要学生们亲自完成。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们要学会“放手”,绝对不能“满堂灌”,大胆地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负责点拨,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一点点得到提升。
(三)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教育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所有的事物都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不仅是在物理、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数学的出现,在日常的生活中数学也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就会体现出一定的数学思维,在无形中就会应用数学的计算。在教师教学活动开展中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问题可以自己解决,为今后学习发展提供相应的思路,在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形成对问题的独立思维能力。
(四)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计算方式有很多种,口算便是其中之一,需要学生凭借记忆、思维等素养直接求解答案。这就意味着学生要打下良好的口算基础,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所以教师应具备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意识与能力,比如:(1)运用多样化的口算形式。口算能力需要学生去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提高口算效果。(2)坚持不懈的练习。口算能力是一个综合运用思维的过程,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学生要多进行口头练习,以便能够熟能生巧。为了避免学生的练习过于机械,教师可以创设口算情境,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3)增加实践活动。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要想让学生产生兴趣,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事物的好奇与关注。此外,除了自然事物外,学生对未来与过去都会充满憧憬与猜想。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征,充分挖掘各科素材,为学生设计练习题目,增加他们的见闻,丰富知识底蕴。
(五)日常监督,养成计算习惯
计算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么简单,一个好的计算习惯也能影响小学生的整体计算能力,帮助他们减少计算失误的概率。所以,从接触数学计算开始,教师就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随着计算难度和计算数字的不断加大,学生会遇到越来越多复杂的计算题。在面对这种题型时,数学教师要告诫学生养成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计算习惯,在计算之前,督促学生认真辨析题目中出现的数字规律、符号等元素,切记出现计算顺序错误、小数点漏掉等失误。同时,还要督导学生养成计算完毕后自觉检查演算的好习惯,无论看上去多简单的计算题目,都要进行检查纠错,便于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计算错误,并尽早改正。
(六)利用好信息技术,拓展教学空间
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给学生,也给教师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PPT是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提倡用课件一步步推进教学,同时要有教师的语言、眼神以及表情沟通,备课时使用课件理清思路,把一节课的全部知识应用于课件中,重难点部分要强调。课件生动清晰,而且可以穿插生活中的数学题相关的一些图片或视频,易引起学生兴趣。
(七)合作互助式教学
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难免会遇到较困难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其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发表各自的看法,通过吸取其他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团队意识,成绩相对较好的同学会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互相之间进行学习,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小组教学可以在数学课堂中起到竞争作用,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充满了积极的氛围。例如在进行“百分数”这一计算教学时,小组之间可以设置加分项,比如回答一次问题、展示一次小组成果。
总之,教师不仅要在学生兴趣激发上进行创新尝试,更要围绕课本熟练完成计算法则,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霍新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9).
[2]林润德.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3).
[3]王文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学园(教育科研),2020,12(2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