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与小学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的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加上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无法长时间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抵触、厌烦等情况,长此以往,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趣味性教学应运而生。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趣味性教学更能满足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帮助小学生清晰明了地学习数学知识,纠正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错误看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趣味性教学的积极作用,确保能将其充分应用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营造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将趣味性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趣味性教学情境的方式,提高小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其综合素质[1]。不仅如此,在营造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情境提问的方式培养其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深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确保学生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到学习过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时,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随机抽取几名学生辨认纸币和硬币对应的面值,随后通过提问“同学们,大家知识这些钱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吗”的方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含义,使其学会如何辨别纸币和硬币的面值。其次,教师可以将准备好的纸币和硬币随机发给小学生,按照5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随后在课堂上举办“文具拍卖会”,将准备好的铅笔、橡皮、本子、文具盒等明码标价,让学生先计算小组成员共有的人民币面值,并讨论怎么运用手中的人民币购买讲台上的文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文具拍卖会”与现实生活中购买文具的行为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人民币的价值,还可以增加学生对人民币面值计算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道理,加强学生解答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组织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游戏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将游戏应用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的身心,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组织趣味性教学游戏的方式,快速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高效、有趣的数学教学课堂。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变成形象化、直观化的生活问题,以此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合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以小组竞赛、有奖问答等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加强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优化学生的核心素养[2]。
例如,在教授《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程时,首先,教师可以抽取一名学生扮演牛奶店的老板,让其为店里的牛奶定价,要求价格为两位数,如12元/瓶,随后将剩余的学生按照5人一组进行分组,让小组成员扮演去牛奶店购买牛奶的客户,要求小组成员在购买前想好购买牛奶的数量和价格,且每组成员购买的数量不能相同,只能逐渐增加,待后面小组成员报出的数量为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其通过列竖式的方式计算价格,只有牛奶店老板报出的购买价格与小组成员报出的价格一致,才能算交易成功,若价格不一致,则交易失败,这样既能通过生活化的问题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让小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规律和方法,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互相出题、互相答题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相关内容的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运用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抽象的文字出现在小学生面前,缺少具体形象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为解决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和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动手制作学习道具,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让其在制作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数学知识,以此加深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授《位置》这一课程时,首先,教师随机抽选2名学生站到讲台上,让其按照“第几行第几列”、“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的描述方式介绍几位好朋友在班级内的位置,这样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可以将“位置”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随后通过提问“同学们,大家觉得刚刚哪位同学的描述方式更清楚、更直观”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待学生初步了解了位置坐标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讲解绘画坐标图的要点,随后让小学生拿出白纸、尺子和笔,引导其自主绘画出坐标图,并将自己以及其他几位好朋友在教室中的位置以坐标的方式标注在坐标图中,这样既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又能加深其对本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检验其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情境、组织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游戏、运用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方式等途径,充分发挥趣味性教学的优势,以此来加强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推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孙发元.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2022(2):107-108.
石仲龙.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22(1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