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

马欢欢

昌吉州气象局,831500

摘要: 由于我国地势较高、气温变化较大,加之近几年全球气温升高,天气变化频繁,给现代农业带来极大的冲击。因此,做好气象工作,做好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作十分必要。文章从气象为现代农业提供防灾减灾的必然性出发,对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其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气象;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思考
DOI:10.12721/ccn.2023.15702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气候灾害是我国历史上最频繁、影响最广、造成最严重损失的一种,在我国,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我国的传统农业正逐步走向现代。同时,由于天气因素的作用,使得现代农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由于气候变暖而造成的后果。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寒潮、台风、低温霜冻等各种极端气象灾害的出现频次和强度都有所上升,对现代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既关乎农民的经济权益,也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气象部门应进一步深化对农业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为了预防和减轻气候变化给现代农业带来的损害,应持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规划都是以粮食为主导的,而气象为农的服务则是以粮食、粮食和天气的防灾为重点。21世纪后,我国的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的农业结构转向了现代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好转,农业生产布局不断优化,特色农业产业逐步成型,农业生产由单一的单一生产模式转向以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多元化生产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气象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需要。要做好现代化农村建设,就需要在农村持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提高农村金融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切实做好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二、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1. 缺乏针对性

一些气象机构仅仅是从事一个比较简单的种植工作,对于本地的农产品生产的构造也不是很熟悉。同时,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各地区、各有特点的作物对其进行各种类型的防灾减灾信息,以达到更好的防灾减灾作用。目前,我国各地的气象部门在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的时候,一般都过于宽泛,有一些实际的指导作用,却无法为农民提供有效的天气预报。与当地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够,现代农业气象灾害保险的技术水平较差,其范围较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与新时期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去甚远。

2.气象服务信息传递不够及时

大风、雷雨、冰雹等复杂气候具有突发性强、危害性大、预警时间相对较少等特征。由于我国大多数的乡村交通不便,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地,通信等方面尚不健全,难以获得相关的气象预报和相关的服务资料,一旦出现了气象灾难,往往由于缺乏对天气预报的及时掌握,导致无法进行科学的反应,从而导致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

由于对气象工作的普及和防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地区民众的文化素质较差,对雷电、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和防范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对防灾减灾的认识不足,对防灾技术的掌握不够,从而造成了农业的防灾减灾工作的滞后。

三、发展对策

1.加大对灾害预防和灾害的认识,提高民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

各级气象局要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关于防灾、减灾的教育和训练。首先,要加强各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防灾意识,提高各级政府和各有关机构的意识。并将其与现代农业气象灾害防治相联系,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发展计划,将其纳入到国家日常工作之中。同时,通过电视、微信、 QQ、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构建了一套全方位的关于防灾、防灾知识的传播途径,使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都可以利用这些媒体来进行更多的宣传和推广。从而使各级政府和民众真正意识到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投身于灾害防治工作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建立农业科技顾问和农业气象技术培训系统,以气象台站、农业推广站为主,以农业技术学校和农业经济类网站为主要内容。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讲座、科技指导、农业气象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农民等提供气象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应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灾害防治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2.构建现代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平台

结合当前的发展需要,结合以往的气象工作实践,提出了相应的生产技术和技术建议,建立了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预测预警系统。针对不同的季节性,采用临近预报、短期预报、长期预报、专题预报等方法,制定了较为完备的农业生产指南和灾害应急保障体系。通过分析天气的整体发展动态和对农田微气候的监测,开发出具有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及时向农民进行各种类型的农业灾害预测和预警,保证了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或避免由于气候变化对现代农业的各种损害。

3.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气象部门要把“三农”的主要工作放在加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上,并通过完善和完善的防灾减灾系统,实现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精细管理。通过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网络、微信等手段,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天气预测技术。首先,要在现代仪器的帮助下,逐渐扩大信息传递的途径,以达到快速、高效的传递和使用。其次,要加强移动短信的气象灾害预报,逐步把移动短信的用户范围扩展至广大的现代农业生产指挥、技术人员、合作社、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第三,要加大对气象灾害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投资力度,做好旱灾、雹灾等方面的工作,尽量减少干旱和雹灾对现代农业的冲击。第四,要加强与农业的协作,对农业的现代化预报、抗旱、防雹、防汛、低温冷害、气候适宜和害虫控制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长效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为现代化的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结束语

现代化的农业天气预报对农业的防灾减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更新和扩展传统的农业天气预报,把防灾作为核心,从而促进农业发展,使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以科学技术的力量为切入点,完善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把农业的气象灾害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周岩. 关于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的思考[J]. 农家致富顾问, 2020(10):1.

[2]赖楚凡, 蔡秋生. 气象为现代农业防灾减灾服务工作思考[J]. 卷宗, 2017, 000(017):1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