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理论发展赶不上实践步伐,给高等教育发展带来新挑战和机遇。会计学科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客观真实评价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工具学科,需要与时俱进,主动与“大智移云链”等新技术高度融合,深刻思考经济新常态对传统会计教学带来的挑战。本文将基于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视觉,从高校的立场,对本科会计的学科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培养目标、理论学习目标、实践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希望为本科会计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齿轮相扣、互推互进并高度耦合提供有用的参考。
一、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引入的理论分析
临床路径是对病人治疗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方法[1],是医院里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定的一个有严格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以减少康复延迟和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医疗护理服务[2]。临床路径式教学法是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临床教学工作过程之中,以临床路径为平台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3]。哈佛医学院等将临床路径引入教学领域,并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锻炼医学生实践能力和病情风险应对能力;国内如浙江中医药大学采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锻炼医学生临床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优点集中体现在注重质量控制,保障教学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降低学习过程中教学双方的信息障碍,提高目标的信息透明度,增强教学双方的能动性,实现教学对象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会计教学与临床教学都具有实践性强、创新性强、应变性强的特点,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从临床教学迁移到会计教学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传统会计教学重知识弱能力、重理论弱实践、重框架填充弱迁移应用,这些缺陷与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有点刚好契合。因此,本文将以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为视觉,对高校本科会计教学的学科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培养目标、理论学习目标、实践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思考,为高校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二、高校本科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
会计学学科性质难以界定,涉及理论、实务和学科建设,对会计学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等具有深远的影响[4]。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会计学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会计人才,强调会计的使用价值,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临床中的“疾病的监测、治疗、康复和护理”一脉相承,因此借用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的引导路线对高校本科会计的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本科会计学科目标的思考
理论界对会计学科归属意见不一,以至对会计是有效信息论还是决策有用论争论不止,源于对目标认知模糊,特别是经济新常态出现,学术界从多层面思考会计学科的目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王华认为“当前的会计教育已经到了必须要改革的地步,高科技的发展和财务会计准则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能力素质的培养在会计专业中越来越重要,而过去的培养方式可能导致大批学生无法面对未来的工作”[5]。
会计学科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给与我们启示:临床路径目的是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医疗服务是过程不是结果,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依托临床路径能够更好地达到结果。同理,会计学科无论是有效信息提供或决策有用,都属于过程服务提供,最终结果是使用对象如何使用会计提供的过程服务。从认识论角度看,会计学科的目标是过程论,作为过程受学科属性影响,不能涵盖一切环境变化反映的过程,而是经典的通用过程,通过接受者的创新和认识积累,以不变应万变,由通用过程推演无数未知过程。因此,会计学科的目标不是为了实现有效信息或决策有用的结果,而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概念框架与范式,具体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它是一种管理方法论;它是一套经典有效信息提供和有用决策制定的框架结构;它具备集财务信息与可验证财务信息的非财务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维护、展示等流程的最佳路径;它具有跨学科人才耦合的平台体系。
(二)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而教育事业的核心是人才培养,因此本科会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与经济发展环境相适应,提高与社会实践相适应的理论认知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的内在要求[6]。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启发我们,会计学生未来遇到的环境变化如同临床服务病情发展变化一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就需要像病人自觉接受并实践临床建议、果断挑战病情变化的能力。因此,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变成了系列过程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
一是知识目标,培养本科会计人才掌握学科经典理论,并善于扩展这些理论,自学或者创造性地学习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知识。学校不能因为环境变化随意增减所谓反映环境变化的新学科,只有研习经典,学生们在学习与创新中逐步放宽会计经典理论,动态反应社会环境变化,把所学知识活化,真正实现知识改变命运。
二是能力目标,培养本科会计人才自觉学习并运用适应环境变化需要的新工具和新知识的能力。“大智移云链”打破了会计专业学习的平静环境,会计信息化、会计链条化等名称不断涌现,部分高校为显示本专业学科与时俱进,不断增设新课程。企业财务转型升级背后确实要求会计人员更新观念,提高学习能力,以开放、服务、创新和学习的新理念推动财务工作现代化,但并不意味着以工具学习替代能力培养,而是伴随环境变化,精进与裂变会计经典理论,提质会计能力。临床路径制定的有严格顺序、有准确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就是对经典临床理论的精进,以不变应万变。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本科会计人才的身心健康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临床服务的对象是病人,病人、病情、病理千变万化,不变的是服务属性和医理真理属性。同理,会计服务的对象是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千变万化,不变的是服务属性和会计理论的真理属性。因此,本科会计人才首要培养学生的服务素质和追求真理的素质,并善于主动把服务素质和追求真理的素质演化为适应变化环境的各种子素质。
(三)本科会计教师培养目标的思考
以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作为评价标准,现阶段我国会计高等教育无疑面临诸多挑战,未来会计教育的国家战略有待潜心考量[7]。华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提时出“教育要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用最优秀的人才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因此对本科会计教师培养目标的思考在会计教育中更为重要。
传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会计教师培养目标中将面临挑战,当外部环境加速变化成为新常态时,本科会计教师寻求团队协作,借助现代科技跨时空建立学科平台,将“传道、授业、解惑”职能演变为“团传道、团授业、团解惑”,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兼具的会计人才。临床路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计划需要一组人员集中研究、分析和论证,才有利于制定优秀的计划。借用临床路径理论,我们可以对本科会计教师培养目标做这样的思考:一是本科会计教师应寻求团队协作,集中研究、集中研讨、集中备课、集中授课、集中解惑;二是本科会计教师应该是团队中的一员,他(她)能够从团队中获取跨学科帮助或本专业精进;三是本科会计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传播机器,而应是知识的爆破专家,通过知识爆破,研究新常态,融入国际视野,彰显中国特色;四是本科会计教师应是具备超强自学能力的团队平台,通过平台做到“团传道、团授业、团解惑”,教育界已经普遍认识到了我国教育缺乏能够整合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学识精通的专业教育体系。
(四)本科会计理论学习目标的思考
本科会计理论学习目标回答本科会计学什么的问题。会计学科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电算化等27门学科[8]。会计学科名目繁多,机械照搬,不仅增加学生学习压力,不利于学,更增加教师工作任务,不利于教。本科会计理论学习是学习会计学科的本质和规律,各门会计学科是会计本质和规律的现象呈现,会计本科教育就是对会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各门会计属于研究性范畴和精进范畴。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告诉我们,经典理论是基础,是发展之根,是创新之本,是裂变之核。因此,我们对本科会计理论学习目标做了如下思考。
一是学习会计立足的哲学原理。会计是对经济事务规律的高度抽象和概况。本科会计学习将会计原理与经济规律割裂,导致学生不能以会计的视觉看待日常经济现象,也不能从日常经济现场寻找会计归属。“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会计就是艺术,把艺术与生活结合,接地气,需要哲学的指导。
二是学习会计立身的经典理论。任何复杂事物均由简单原理堆积,经典理论是解决复杂和多变环境的基础,任何复杂和多变环境可以得到经典理论的解读。
三是学习会计立命的数学与统计原理。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校长赵丽生认为“规律隐藏在数据中,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探索规律。未来,会计发展将受到技术、经济、文化三个因素的制约,会计将形成智慧会计、管理会计、人文会计的统一体”。数学与统计原理是抽象概况复杂和多变环境与经济事务规律的工具,会计是通过数学与统计原理对复杂和多变环境与经济事务规律的概况与总结。会计学习不但要学习指导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观念,更需要学习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实现哲学指引,能动与主观配合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循环机制。
四是学习会计立言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所具有的反映、揭示、管理和治理功能,是国家治理中确定权力关系、建立互信机制、确保透明度和提高决策质量的基础[9]。万事德为先,教师需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学生应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五)本科会计实践学习目标的思考
本科会计实践学习目标回答本科会计做什么的问题。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供需错位,是促使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10]。临床路径式教学法由专家设置科学路径,降低接受者接受难度,增进传播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的信息对称,让双方明确目的所在。遗憾的是,本科会计学生做不出一套完整的账目,即使模仿做出账目也不明白账目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可信度如何。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本科会计实践学习的目标不是方法论,是路径论,需要把会计信息理解为病人,一组会计教师共同针对会计信息的监测、维护、处理和演变设计信息解读路径,供学生反复实践,精益求精。基于此,我们对本科会计实践学习目标做了如下思考:一是市场是多变的,市场导向的会计实践法是不科学的,需要采用经典会计理论的路径导向指导实践,以不变应对万变的市场环境;二是高校组建多元会计实训场所和跨技术实训基地是现象教学法不是本质教学法,高校实训室需导入经典会计理论路径,不断放宽假设,让学生进入新假设,经历多变的假设,达到对理论落地的理解和运用;三是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会计实践教育理念应当从德育、原理、解惑、后果、动态、质疑等方面进行改进[11]。
(六)本科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本科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回答本科会计怎么教的问题。目前针对关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教学形式的改革与创新。部分学者认为要进一步强化体验式教学、引进市场机制,从而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学生、市场的高效互动[10]。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也注重过程教学、过程思考和目标信息共享,启发会计教学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一是注重“悟本来”,让学生能掌握会计原理、会计范式和会计理论基础;二是注重“融外来”,经典原理多路径教学,让学生自由选择并使用路径,激发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路径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教与学目标信息共享;三是注重“聊未来”,学习赫格尔聊天技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探讨新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结论
本文基于“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大背景,以临床路径式教学法为视觉,从高校的立场,对本科会计的学科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培养目标、理论学习目标、实践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希望为本科会计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齿轮相扣、互推互进并高度耦合提供有用的参考。
参考文献:
[1]De Bleser L, Depreitere R, De Waele K. Defining pathways. Nurs M, 2006, 14(7): 553-563.
[2]Wall DW, Joseph E. Analyzing critical pathways with statistics[J]. Quality Management Update,1993,3(6): 8-10.
[3]齐桓.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泌尿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2006,5(11):1028-1029.
[4]栾甫贵.论会计学的学科性质[J]. 会计研究,2019(03):18-24.
[5]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会计事业创新发展”大家谈[J]. 会计研究,2019(10):20-26.
[6]孙铮,刘凤委.改革与创新是会计未来发展的主旋律[J].会计研究,2019(01):5-12.
[7]孙铮,李增泉.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趋势与路径[J].会计研究,2014(11):3-15.
[8]余秉坚.中国会计百科全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9]Grossi, G, I Steccolini .Guest Editorial:Accounting for Public Governance.Qualitative Research in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2014(2):86-91.
[10]苑泽明,李田,孙钰鹏.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基于供需错配的分析视角[J].会计研究,2018,0(8):80-86.
[11]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4):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