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教育环境下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探究

康淑艳

河北省三河市李旗庄小学,河北三河,065200

摘要: 随着我国“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对快乐学习比较推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方面的训练大幅度的降低,造成了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效果不佳。“双减”政策严格的规定了小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教师严禁采用传统题海战术来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所以说,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有效的结合家校共育的方式,进一步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予以提升。由于小学数学计算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采取单一和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还能够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和鼓励作用下,进一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因此,基于“双减”的教育环境,家校共育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关键词: 双减教育;家校共育;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DOI:10.12721/ccn.2022.157036
基金资助:本文系河北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一般课题《核心素养下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103241)系列成果之一
文章地址:

一、引言

学校主要承担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知识素养的责任。但是,随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压力的加剧,教育部在2021年实行了“双减”教育政策,进一步促进教育行业的发展[1]。“双减”教育主要是为了降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过重的校外培训和课后作业的负担,是我党召开十九大所总结的教育领域减负的理念。“双减”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负担,促进各级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目的。但是,小学生计算能力呈现较弱的趋势日益严重[2]。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家校共育的模式来进一步的提升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家校共育的必要性

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家长和教师都能够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学习情况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相互配合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切实有效的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认为教师就应当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也要予以承担。“双减”教育政策下,教育已经不能单纯的依靠校园教育,更应当通过家校共育的模式,共同实现教育的目的,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所以说,家校共育的创新教育理念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家长与教师的相互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够促进双方共同的协作,对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一个很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3]。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的学科,学生需要进行抽象知识的理解和逻辑思维的培养,计算能力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采用家校共育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地作用。

三、双减教育环境下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3.1进行家校沟通,在生活中提升计算能力

目前,小学教育十分推崇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认为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而且还可以补充和延伸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对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甚至超出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当前,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对学生教育比较重视,期望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很多家长在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甚至送至培训班进行专门的培训。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家长只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辅导力度。很多学生家长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通常会运用题海战术的方式对其进行辅导,只强调数学计算的练习和讲解。有些家长对学生数学单一思维发展比较重视,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要性并未引起重视。因此,在是“双减”教育大环境下,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并不显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数学的身影。作为家长应当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种的数学计算知识[4]。比如,家长带孩子去商场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培养孩子对商品进行对比计算。在购物过程中,买了苹果、面包、牛奶之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一共要付都多少钱。在路上,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数字游戏,根据随处可见的数字或车牌号,随机组合运算成为家长所说的数字。如果回答正确就可以给与口头奖励或物质奖励,通过购买小玩具或小零食来激励和强化孩子的计算兴趣。家长与孩子进行的小游戏能够不断地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而且还能够在生活中更好的运用到数学计算。

3.2建立家校沟通,补强数学计算的弱点

在小学的学习期间,学生的心智和智力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教师是学生积累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家长与教师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地对其进行探索,对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有效的对小学生数学计算兴趣和能力予以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学习并不一定要全部依赖教师,学生家长也是学生学习的影响者和参与者。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需要教师用心的教学,而且还需要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鼓励和支持。由于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集体训练、集体学习和集体授课,还需要维系家长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协作,在不给学生学习增负的前提下,结合学生不同数学计算问题的弱点,进一步定制有效提升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案,针对学生数学计算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突破,进而实现全面提升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的目标[5]。学生只有打好小学阶段的学习基础,才能够在未来学习障碍的清除过程游刃有余。

3.3加强家校沟通,切实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

基于“双减”政策的实施,学校老师要求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有效的禁止了学校借助家校协作的借口增加家庭教育负担。在双减教育环境下,学校应当营造健康的家校沟通制度,让家校共育逐渐成为德育、思育为主的方向。比如说,小学数学教师要讲学校教学进度与计划详细的传达给学生家长,进一步提升家长同步辅导预习的效果,有效的强化小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家长对学生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有效的提升学生家庭数学思维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学会教师传授的数学计算提问方法,借助生活提问来潜移默化的提升和强化学生数学计算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完成日常数学知识的传授工作,而且还需要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与家长形成家校共育模式能够进一步提升和激发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促进和锻炼小学生数学计算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双减教育环境下,更应当推行家校共育的策略,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得到培养。家长在进行辅导过程中,要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思维能力。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数学计算,才能够更加的主动的去探索和发现,学习的满足感才能够有所提升,有效的抑制了学生厌学的情绪,数学计算能力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在学生后天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学校教育应当有机的结合家庭教育,让学生享受到更好的学习氛围。只有对家校共育责任权限的明确,才能够更好协调合作,有效的提升小学生的个人能力。“双减”教育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尤其要加强家校共育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数学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利贵.“双减”背景下家校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径探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12):2.

[2]陈雪梅.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000(2019年10期):115.

[3]陶丽.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014):280.

[4]吴爱萍.新时代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2020(6):1.

[5]邓汉玲.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运算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好日子,20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