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何为兴趣,就是对某种事物持久的稳定的心向。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即使累也是快乐的,这就是妙趣横生的境地,而维持这种兴趣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训练形式来激发和维持,例如“抢答、玩游戏、口算卡、男女比赛、限时完成等" 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也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小故事吸引学生,例如老师在讲解“圆周率”时再谈谈祖冲之小时候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二、准确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算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讲清计算原理,揭示计算的规律,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表”“加法、乘法运算律”、“四则混合运算”从而达到快、准的目的。例如400-80÷4×7,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老师通过提问这个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让学生认真观察式子,探讨,合作学习,得出结论,让学生牢记:算式有加减除法的,从左向右,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三、注重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逐渐形成较高的心算
口算是心算的基础,心算是口算的高级表现形式。口算要求不借助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学习一切高级计算的基础。在生活中,几乎每天都会运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在学习口算之前,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成,例如14-8,第一种方法一个一个地减,一直减到8;第二种运用“破十法”,先把14分成10和4,然后用10减去8等于2,最后用2加4;第三种运用“想加算减法”,因为8+6=14,所以14-8=6。第四种运用“平十法”,把8分成4和4,先用14-4=10,10再减去4等于6.。让学生自主选择最简便最喜欢的方法来用。达到培养学生简算意识和简算能力的目的,使学生逐渐形成心算的计算技巧。
四、每日连续适度的计算量,达到熟练不厌烦为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达到准确快速地计算,师生必须持之以恒,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每天坚持练一练。每次教师在每天上课前,根据本堂课教学内容适时地适量地准备一些口算训练,课前通过抢答,开小火车的形式来进行训练。让学生形成计算训练的本能,另外在我们班,布置作业除了和当堂课所学的内容有关,还会布置20题的口算卡中计算题,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计算后进行验算
验算是为了让计算结果准确而做的一系列计算,它是在计算完成之后,对计算结果进行的验证,从而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例如13+16+27-9=47第一种方法可以交换加数,13+27+16-9的结果是不是47,;第二种就是到推的方法进行计算,47+9-27-16的结果是否是13。这两种方法都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题型。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的主要能力之一,所以对于小学的计算能力培养已迫在眉睫。而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需要打持久战,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发现更多高效的计算办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从而优化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学
【2】黄晓晖,谈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3】黄科,谈谈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