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吴雪琴

福建漳浦县石榴中心学校

摘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需要考虑学生需求,选择合适的游戏方式,切实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优势,促进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文中分析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应用游戏化教学。
关键词: 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具体应用
DOI:10.12721/ccn.2022.1572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游戏化教学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通过开展趣味性游戏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到游戏中,小学生通过玩游戏掌握数学知识点,降低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因此,数学教师使用游戏化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及学生特点等设计游戏,切实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基本原则

1.生活性基本原则

数学知识原则生活,两者之间密切联系。很多生活现象中蕴含着数学原理,数学教师要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主动搜集相关素材,将其作为游戏设计的载体,设计出符合学生数学认知的游戏,挖掘学习兴趣。数学老师讲解认识纸币知识点时,可以借助超市设计生活化游戏,提前准备日常生活用品,鼓励学生扮演顾客与售货员,顾客拿着100元购买所需要的生活用品,售货员则需要计算价格,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换算与识别纸币。待一轮游戏完成后,调换学生角色开展新一轮游戏,切实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通过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数学知识掌握程度[1]。

2.普遍性基本原则

数学游戏设计时要遵循普遍性原则,也就是尽可能照顾所有学生,尤其是要关注数学后进生,设计出照顾大部分学生的游戏。如,学习认识数字知识点时,可以设计卡片游戏-《找朋友》。具体游戏流程为:学习7的组成时,数学教师提前准备0-7共8张数字卡片,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当两个学生数字和为“7”时,就算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当游戏开始后,学生走动开始找自己的朋友,音乐停止后没有找到朋友的学生需要接受惩罚,也就是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一游戏,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塑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可以轻松掌握不同数字的组成,促进数学学习效率提升。

3.适宜性基本原则

数学游戏设计时遵循难度适宜的基本原则,避免游戏超出学生认知范围,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数学教师设计游戏时要参照学生“最近的发展区”,避免过度超越。如,可以结合数学概念设计猜字谜游戏,可以用“讨价还价”谜面,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数学专用名词,期间教师可以给出提示:“父母购物时会讲价,为什么要讲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为了减少支出,也就是为了省钱。”老师继续提示:“商量价格本质上就是商量使用纸币的数量,可以简称为什么呢?”老师不要直接说出答案,也能降低谜语的难度,符合学生认知,很快学生就会说出“商数”答案[2]。

二、合理设计游戏,做好课前引导工作

小学生自主能力缺乏,在认知中没有针对所学数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以至于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因此,数学教师在利用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导时,若不能就教学的目标和主题进行准确把握,就要对游戏的过程和内容进行合理设计,明确其应用目的,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安排好的游戏内容为学生进行任务分配,以此吸引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游戏活动。此外,教师也可借助现代先进的数学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数学知识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在游戏过后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提升自身实际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效的课前引导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从而表现出积极接受的意愿,在学习时也会更加自觉和主动,而通过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要进行课前引导效果更好。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帮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师讲解随着游戏内容步步深入,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效果[3]。

小学数学教学虽都是基础性内容,但涵盖范围广,任务重,学生理解和实践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如果一直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活动,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感觉学习枯燥,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游戏教学法的灵活性以及多样性,提前做好准备,针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丰富和转变,实现内容趣味性发展,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合理的游戏设置,吸引并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充满趣味性和内容丰富的游戏环节掌握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数学的发散思维,实现将游戏教学法和数学教学的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塑造并良好保持学习兴趣与状态的完美环境,使学生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的同时,主动进行探索和知识延伸,掌握隐含在游戏中的关于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做好教学内容分析,选择合适数学游戏

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为重要的就是转变数学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效果。但实际中依旧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这就需要数学教师主动创新,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教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难度,顺利实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数学教学中游戏教学法不能取代传统教学方法或策略,它只是一个提高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需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效配合。实际中一些数学知识更适合传统教学模式,如长方形的周长,用字母表示数等,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因此更为适合讲授法。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做好判断,设计出合适的数学游戏[4]。

如,学习除法知识点时,需要定义平均分:指的是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实际中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的,每个小组中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这名小组长扮演分糖的角色,需要给包括自己在内5名小朋友平均分15块糖,每个小学生可以得到3块糖。分糖过程中小组长可以一人一块分、也可以三块分。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要求学生们排队分糖,保持课堂秩序,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游戏完成后,各个小组可以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分糖的感觉,切实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此外,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纪律混乱的情况,影响到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继而降低教学效率。针对这一点,数学教师需要提高纪律控制意识,给学生提供自己做主的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彰显游戏精神,让学生沉浸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顺利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之,数学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法,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并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此外,数学教师要做好日常积累工作,搜集相关素材,设计合适的游戏,切实发挥数学游戏的积极作用,通过数学游戏感受不一样的数学文化,渗透不同数学思想,夯实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林.趣味教学 助力理解——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上旬刊),2022(03):13-15.

[2]安佰伟.例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1):229-231.

[3]刘福孟.关于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01):71-73.

[4]何宏丽.浅谈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21(A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