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春旱问题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具有灌溉能力的耕地面积很少,仅相当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左右,且多集中在6~8月份,春旱发生频率达80%。特别是近年来,旱灾发生的频率更高,受旱面积更大,干旱程度越来越重,造成的损失也相当严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改变整地方法、实施深松整地、建立“土壤水库”,是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也是发展旱作农业的基本功。
一、农机深松的技术原理
农机深松技术需要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进行作业开展,对土壤进行全面机械化地整地,能够有效保护土壤耕作。在作业时需要保持土壤的深松深度为40cm以上,突破传统犁地的深度,而农业深松技术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渗透力,还能提升作物的扎根,形成良好的水、肥、气、热通道,使作物根茎能够吸收土壤深层的养分。而作物根系如果出现腐败的现象又会形成新的空隙。从而进一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帮助作物根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对未松动的土壤也能产生一定的松土所用,促进土壤自然化,增加土壤本身的肥力,使农业生产得到全面稳定的发展。不仅如此,农机深松技术对地表的扰动也非常小,几乎不会影响农田内秸秆的整体覆盖情况,对板结地块的农田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通过农机深松技术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解决干旱土壤水资源缺失的问题[1]。
二、农机深松技术要求和效益
(一)作业质量
农机深松在进行作业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作业规定,切实完成农机深松的“深、平、细、实”四个标准。“深”指的是在进行深松作业时,需要作业深度在犁地层的25cm~35cm之间,如果采用的深松机是凿式深松机,那么两铲之间的距离则不能大于深松深度。“平”指的是在作业后,弄点表面的土壤必须要保持平。“细”指的是在进行深松作业时需要将土壤进行细碎,确保土壤没有大量的结块。“实”指的是深松后需要保持土壤内部的深浅度一致,确保上实下虚,以此保障土壤良好的蓬松度[2]。
(二)作业范围
农机深松在进行作业开展时需要确保满足以下几种需求,第一,深松的土壤需要选择带有黏性的土壤开展作业,土壤的含水量需要达到10%~22%之间。第二,首次进行保护性耕作的农田一定要进行农机深松,对于保护性耕作时间长达3年或者从未进行深松的土壤也要进行农机深松,以此来确保土壤的保水量。第三,对于常年使用旋耕机进行耕作的土壤也要定期进行农机深松,这样能有效打破犁地底层形成的坚定土壤,改善土壤整体状况。第四,农机深松的作业时间一般最好选择在秋后开展,这样能够全面推广深松整地进行复式作业。
(三)农业增产增收
农机深松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土壤地质地,确保土壤适宜种植,从而达到农作物增产增收目的。农机深松适宜大部分土壤质地,并且对土壤产田的改善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通过中国农机院对中低产地的测试数据显示,农机深松后的土壤所种植的小麦产量相较于其他耕作机械种植的小麦产量要高出很多,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植株的抗病性,根据也更加发达,使每亩地产量能够高达69kg。玉米的产量则增加到每公顷270kg~360kg,产量增加到12%~17.8%之间。并且通过农机深松之后的土壤对灌溉水的利用率也会提升到30%以上。同时使农作的品质得到有效地提升,减少病害霉变的现象。
三、农机深松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建立深松为主的土壤耕作制度
土壤耕作制度是整地必须遵循的基本依据。在这方面,全区农机和农艺工作者作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探索出了适合我区旱作农业特点的新的土壤耕作制度。可以概括为以深松为基础,以少耕为原则,以蓄水保墒和提高地理为核心,实行深耕、免耕、浅耕相结合,松、翻、耙(旋)、碎茬技术组合应用的土壤耕作制度。这个土壤耕作制度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充分利用深松后效,实行一年深松、一年免耕(原垄种)、一年浅耕(耙、旋、浅翻)作业,实现耕地三年轮耕一遍,作物三年轮作一遍的农艺要求,达到蓄水保墒、增强地力、抗旱抗涝的目的。
(二)加强生产组织,优化深松整地组织化程度
在目前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必须加强组织工作,提高作业规模、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作用,这是完成深松整地任务的一项重要手段。特别是连片整地,分散的农户没有这个能力,农机户也没有这个能力,只有村集体加强组织,才能把小地块变成大地块,零散地快变成连片地块。一是要按照“三·三”轮耕制要求,确定以深松整地为主要内容的秋整地计划,明确作业面积、作业质量和作业收费,落实到地块,落实到车组,真正把任务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协调工作,要把机械力量调动起来,做到大中小结合,各有分工,密切协作,抓到地和连片,为大型拖拉机深松整地作业创造条件。三是要坚持标准。整地标准化是农业生产标准化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先进农业技术的重要前提。合理确定“三·三”土壤轮耕计划,连片倒地,统一耕暄,划区轮耕,做到该深松的不能浅耕,该浅耕的不能不耕,不该耕的也不能强耕;要认真执行《黑龙江省农机田间作业标准》,严格按照土壤耕作工艺要求作业,深松一般要达到25厘米以上,有条件的要达到35厘米以上,彻底打破犁底层;整地机械要大型化,杜绝小四轮整地较多、达不到深松作业要求的问题,充分发挥大型拖拉机在深松整地中的作用。
(三)加大大型农机投入力度
大型拖拉机和大型深松机具是实现深松整地作业的重要保障,而近几年国家和地方对大型农机具的资金投入不足,更新速度慢、报废机具数量多,以及村集体机耕队的解体和机具变卖,导致我区现有的大型农机具保有量下降,大型机具少是我区目前深松整地数量少、质量差的重要原因。所以应进一步加大对大型农机具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扶持的导向作用,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发展机械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个人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更新速度和维护现有机具的状态。
四、完善农机深松技术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农业发展,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大对农机深松技术的宣传力度,向种植户普及农机深松技术的优势,通过讲解国家对农机深松技术的补贴以及所能收获的经济收益来提升种植户的参与性。此外,还要提升对农技深松技术的监督工作,在地方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完成作业的土壤进行监管,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组织培训。加强农机设备的水平质量,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材料,加强对农机机械的开发,为种植户提供更为专业的种植技术,确保农机机械后期的维护技术。
结论: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技术的稳定发展,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对农机机械进行开发研究,为种植户提供先进的种植技术,通过对土壤质地进行改善,保障我国农作物的高产高质,逐步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益,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金楠,赵璞,刘渊.农机技术在有机旱作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化农业,2022,(11):88-90.
[2]金钟玉.智能农机技术在有机旱作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