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卢瑛琪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 近几年,因为国内经济持续发展、卫生医疗条件持续优化、科技文化水准快速提高,高龄老人数持续增多,新生儿数持续降低,继而造成人口老龄化提速。同时也引发了很多严峻问题,让国内经济发展遭到了反面干扰,最关键的制约了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面对此情况,需运用高效举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把应当对老龄化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之上,可以促进更有效地处理老龄化问题,给国内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给予支持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解决措施
DOI:10.12721/ccn.2023.15774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我国自1982起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生育率下降,新生儿逐步降低,人口数目即便获得了有效管控,却引发了其它严峻问题,2000年产生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年纪超过65岁的人口在整体人口中的占比超过7%。人口老龄化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干扰,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力短缺,青年人赡养压力变大等社会经济问题,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能够由不同层面开展进一步的研究。由经济学视角来讲,需了解人口老龄化特征,继而解析老龄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实质性影响,依照具体状况给出处理举措。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一)人口老龄化在各省份间存在极大差别

整体来讲,国内老龄化展现出逐渐提高的态势,而不同身份间有很大差别,相异省份需面对的老龄化压力也存在差异。东三省养老保障体系需应对的压力偏高。通过运算年纪超过60岁的人口,国内老龄化率处在三、二、一位的省份分布是吉林、黑龙江与辽宁,东北三省2020年人口在我国整体人口中的占比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均出现了降低。另外吉林、黑龙江、辽宁超过60岁人口比重依次是23.06%、23.22%、25.72%,人口在全国整体人口中的占比和上次人口普查相比依次降低0.34%、0.6%、0.25%。东三省其一老龄化比重处在全国前排,其二人口增长动力不足,以后养老保障体系需担负更大压力,同时还需面对很大的老龄化压力。

(二)未来五年我国将加速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国内年纪超过65岁的人口在整体人口中的比重是12.6%,即便依照国际惯例还没有到深度老龄化时期,但利用解析国内以往人口出生信息能够看出,因为特定历史时期人口出生数目的变动,之后5到10年我国快速迈入老龄化事务,短时间内需应对老龄化快速提升的问题。1962到1966年时期,我国出现了新的出生潮,新生婴儿达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高峰,累计新生儿有13793万人;1967到1971年阶段,累计新生儿有13526万人,此两个时期出生的人口在之后10-5年内就会脱离就业市场,大概估测之后老龄化人数会增多2.7亿人,短时间内包含养老设施、单位与保险支出等相关的养老体系就需应对极大压力。另一需重视的内容是,1962到1971年出生的人口(例表1),在他们生育时国家实施了独生子女和计划生育政策,其孩子以后的赡养老人压力会大幅提升。以上两问题叠加以后,让国内的经济发展遭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都市中的人口老龄化情况更严峻 

伴随城市化进度的不断深化,之后国内的大部分人员会在城市生活,对应地在都市生活的老龄人数和乡村老龄人数要多很多。依据目前我国整体的老龄化比例大致估测,到2020年末,都市里超过60岁的人数和农村相比要多出七千余万,超过65岁的人数要多出五千余万,都市需应对更大的老龄化压力。都市是承载就业的关键途径,近几年都市承载的就业人数不断提高。2011年,城镇就业人数在全国就业人数中的占比是47.25%,而2020年,该比例提高到61.64%。伴随时间的发展,都市中老龄退休人数会不断增加,另外,都市也拥有更好的医疗条件,因此都市人口和乡村人口进行对比会有更高的预期寿命,继而让都市需面对极大的老龄化压力。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分析

国内的老龄化形成因素由实质方面来讲包含两部分内容,也就是平均寿命提升与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提升,死亡率降低,造成老龄化人数迅速提高;出生率下降造成青壮年人口占比降低,最后造成我国发生人口老龄化问题。由国内当前的具体情况来讲,造成国内老龄化问题的因素重点包含下述几个层面。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为抑制人口快速增长,削减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压力,我国把计划生育政策当作基本国策,整体社会的生育水准大幅降低,国内的人口增速减慢。1990年国内的人口出生率是21.06‰,但到2000年就下降至14.03%。至2010年,此数据降低至11.9%,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二十余年之后,国内人口出生率降低了10‰,能够发现,计划生育政策对国内人口出生率造成了极大干扰。即便2016年我国实行了整体放开二胎政策,而计划生育政策所造成的干扰依然还未消失。2018年我国出生人数是1523万,出生率是10.94‰,是自1952年之后的最小值。2020年2月,依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国内出生人数是1465万人,出生率是10.48‰,和2018年进行对比出生率不断降低。能够发现,计划生育对国内的人口出生率造成了极大干扰,继而造成同时提升了国内的老龄化速度。

(二)医疗水准持续提升

伴随国内医疗与科技水准的持续提升、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国民群众的生活水准与卫生医疗条件活动了显著优化,继而让国内的死亡率快速降低,大幅提升了国内民众的平均寿命。2019 年5月,依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国内民众的人均预期寿命从2017年的76.7岁提升至2018年的77岁,新生儿死亡率由6.8‰降低至6.1‰,孕产妇死亡率由19.6/10万降低至18.3/10万。同时国内的基层卫生服务、医疗与卫生服务等不同层面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能够发现国内的卫生医疗水准在持续提高。2000年国内人口平均寿命是71.4岁,和1990年的68.6岁进行比较,国内民众的平均寿命获得了明显提升,继而让社会劳力数目增多,促进提升了民众的幸福指数与生活品质,同时此亦是所有国家均在寻求的目标,是一国整体实力提升的展现,而平均寿命的提高也让老龄人数不断变多,让国内的老龄化问题愈发严峻。

(三)育儿成本的增加

2016年1月1日,我国出台实行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当中确切提出,国家倡导一对夫妻养育两名子女。此代表国内的计划生育政策宣告结束,二胎生育政策整体实行。但是,二胎政策的实行并没有高效提升国内的生育率,大多数夫妻依然是择取仅养育一个子女,最关键的因素是由于育儿成本迅速提升造成的。2018年,有财经媒体对中等收入水准家庭的育儿成本进行了一次细致调研,依照调研结论发现:中等水准家庭抚养孩子大概需投入70万元,一些有更高投入的家庭在130万元以上。依照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信息发现,国内中等家庭每年平均收入大概是7.5万元,依据抚养一名子女一般至22岁运算,在此进程中家庭整体收入大概是165万元。能够发现,育儿成本在总体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将近五成,较大的经济压力严重干扰了国内人口出生率的提升,继而造成国内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

三、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对消费的影响

依照国内民众的消费习惯,在抚养孩子投入以外,个体消费率实质上是伴随生活压力的降低而提升的,即青年时收入偏低、生活负担偏高,有很强消费意愿但消费能力不足;但老年时期通常均有相应的储蓄,同时并无医疗养老之外的消费需要,大部分消费出现在老文娱、医疗保险等个体消费方面,社会总体消费率提高。因为老人自身的具体需要与特征,老龄化社会的消费重点会逐渐往养老服务、医疗器械等方向发展。比如,家政与看护服务、保健品、拐杖、轮椅等行业与产品占比会不断提升;另外,因为老人对新事物的接纳度不高,新兴产业的发展会有一定难度。例如日本,在迈入老龄化社会以后,助听器等消费需要大比例的提高,但智能手机需求却显著降低。

(二)对保险体系的影响

第一在维持年休年纪不发生变动的条件下,平均寿命变长加上老人数目占比提升,相当于有更多的人需支取养老金,同时领取时间延长,但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数降低。人口降低,支出提升,养老保险整体金额存在严重透支情况。其二,老人身体情况不断变差,其自身就医频次、产生的费用及耗费的资源与青年人相比均高出很多,因此让保险与医疗系统均造成了很大压力,一是对医疗保险覆盖率有了更高要求,需更快捷深度、整体与更广的覆盖;二是因为医疗保险绝对数目有极大需求,不同地方收支失衡,管理水准存在较大差异,对保险基金池的运营也有了更高要求。

(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力数目降低,发达国家能够利用充足的资本与一流的生产技术来抵消劳力要素的投入;但对资本累积偏少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却难以借助资本与技术来代替劳力。即相同程度的老龄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会有更大的不利干扰。另外需注重的是,劳力不足一定会促使公司对自身的管理措施与生产技术做迭代升级。2014年,探讨人员引入老龄化率之后开展建模运算,依据得到的结果提出老龄化即便无法规避,而伴随技术的持续发展,老龄化所引发的劳力短缺问题正逐渐获得对冲平衡,所造成的干扰并没有预想的严重。

四、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解决对策分析

(一)精准实行激励生育政策

出生率是干扰老龄化最关键的因子之一,所以,提升国内人口出生率可以高效改观国内的老龄化问题。当前,我国已整体放开了二胎政策,但人口出生率却接连三年不断降低,因此能够验证单单借助二胎政策还不能高效提升国内的人口出生率,精准实行激励生育政策,创建生育扶持体系是亟需处理的问题。其一,不同地方需依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颁布对应的激励生育政策,为所有幼儿相应额度的社会抚养费,主动提高教育、医疗与民生的投资占比,保证房价长期稳定,继而削减育儿成本,降低经济压力让国内人口出生率遭到的干扰。其二,主动创建生育扶持体系,在生育女性权益、幼儿教育、卫生医疗等层面提供相应的保障,扫除不同的生育后顾之忧。

(二)实行弹性退休制,延迟退休年纪 

因为当前国内的老龄化问题难以在短期内由根源上进行处理,还能够利用实行弹性退休机制、适度延后退休年纪以纾解老龄化所导致的多种社会问题。国内过去的退休年纪是按照国内人口的平均寿命进行确立的,伴随平均寿命的不断提升,能够适度延后退休年纪以纾解老龄化所引发的相关问题,提高国内社会劳力数目,降低国家经济压力,给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施弹性退休机制也可以高效降低老龄化所引发的压力,在退休收入、形式与年纪等层面运用具备灵活性与弹性的退休机制,变动以往一刀切退休机制导致的资源与人才浪费,提高国内老龄人员对社会的贡献比例。把以上两层面的退休政策进行有效联合,对应对国内老龄化问题可以发挥出非常关键的作用。

(三)将应对老龄化问题贯彻到各地发展规划中,并建立配套方案

政策的实行需自不同小地方开始,仅有较好地将所有小地方均贯彻实施,总体才能够获得较大提高,那在应对老龄化问题时亦是相同的策略,先紧抓某地区,建立起相应的战略,之后开展推广,在推广时需注重依据实质情况来进行解析。第一,明确此区域具体的人口老龄化度;第二,比较死亡率与出生率和劳动人数在此区域整体人口数的占比,仅有掌握了老人过多、新生儿过少或是双方一起作用才造成老龄化,才能够编制出具备可行性的相关举措;第三,将应对老龄化问题纳进本地政府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之中;第四,运用分工合作形式,不同单位各司其职,互相协作;第五,对政策具体实行状况开展专人核查,对未主动处理的人员开展问责。如此一套完备的工作方式,包含管理、服务、举措、核查,老龄化在某区域一定能够获得纾解,之后再依照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开展推广,最后不同区域的老龄化均能够获得较大的改观,让老龄化不再成为阻碍国内经济发展的因素。

五、结论

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对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建造成了极大影响,社会压力变大、劳力短缺与物质条件缺乏都对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反面干扰。所以,我国需认识同时尽可能纾解老龄化社会所造成的不利干扰,延迟退休年纪、实行弹性退休机制、准确实行激励生育政策,对相异经济发展水准区域编制相异的政策,把应对老龄化问题实质性地贯彻到不同地方的发展规划之中,并建立起对应的配套方案。目前的社会,无人是单独个体,公司需履行自身应尽的责任、政府需做出自身的努力、劳动力也需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如此老人才能安享晚年,另外还需发掘老人潜力,以营造更多的价值。通过社会不同方面的共同努力,人口老龄化不仅不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其还会变成促进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李婷.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3):59-60.

[2]韩轶男.简谈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大众标准化,2021(21):178-180.

[3]马骏,沈坤荣.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对策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1(04):72-83.

[4]朱磊.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国际公关,2020(02):35.

[5]刘翅.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