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开展,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计算教学活动中的趣味元素。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其对计算充满兴趣和信心,并在学习中感受计算的魅力,逐渐提高计算能力,为以后继续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
首先,就小学数学学科师资力量的配备情况来讲,教学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依然有待提高。在日常的数学学科计算教学活动开展之中,部分任课老师也依然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学生一味进行理论灌输和讲解,学生一味的进行题目训练和考试,难以与素质化教育及新课标改革发展的要求相匹配,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计算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其次,任课老师对于计算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一味的进行题海战术和考试测评演练,计算教学的综合成效和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反馈机制缺乏完善性
教学反馈对于课堂教学来讲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任课老师教学内容完成情况和学生学习开展情况的准确总结。通过教学反馈,可以帮助任课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集中解答,进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成效。但是,就目前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教学来讲,仍然有部分任课老师忽视了教学反馈的内容部分,没有建立起完善化的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适当开展趣味教学,提高学生运算计算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开展,离不开题目练习这个必要环节,这是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掌握学习技能的有效方式。因此,教师应该对练习题目的设计多加思考,确保练习题目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同时应多挖掘一些趣味化的元素,促使学生在练习中产生兴趣,在兴趣作用下加强练习。同时,教师还要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评价,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学习的建议,帮助学生扫清计算学习中的障碍。这样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就会很有成就感,进而有了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在数学计算方面也更加的熟练。教师可以在计算练习中融入游戏元素,开展“碰球”“串珠子”“掷骰子”等计算游戏活动,还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组织计算练习,如“计算小达人”“小组PK赛”“最强大脑”等类型的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训练思维灵敏度,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思考,勇敢参与竞争,最终品尝团队和个人收获的快乐。
(二)加强实际生活与计算教学之间的练习
在计算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任课老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有效联系,进而帮助拉近与数学计算知识学习之间的距离,提升数学计算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观察及分析能力,推动数学计算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倍数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任课老师就可以将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如“妈妈去市场买了一些水果回来,其中有12个苹果,6个橘子,1个西瓜,请问苹果使橘子数量的几倍,是西瓜的几倍”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晰和明确的理解倍数的概念关系,任课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分三排分别画出相应数量的苹果、橘子和西瓜。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融入生活的实际情境,使学生在自我思考和总结中深化对“倍”的概念理解,进而得出“12÷6=2”,故而苹果数量是橘子数量的2倍,“12÷1=12”,故而苹果是西瓜数量的12倍。通过上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三)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布置个性化的练习,同时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练习,提出不同要求,鼓励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作业。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做得不好的学生要及时关注,给予帮助,确保先复习再做练习。在做练习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改错、验算、检查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先看、再想、再算、后演”的解题习惯,并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四)组织和开展趣味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在对学生进行基础计算知识教学的同时,任课老师也需要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自主参与过程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基于此,任课老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趣味性的计算比赛活动,比如说将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任课老师给出计算题目,最先完成计算、并且正确率最高的一组获胜。与此同时,还可以组织小组之间进行相互出题,进行解题正确率的比赛等,由此,可以通过小学学生的求胜心理,激发其计算学生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结语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尤其重要,但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往往觉得数学计算学习非常枯燥,容易产生疲劳情绪,计算思维能力也很难得到提高。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走进学生、分析学生,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进而围绕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提高计算教学趣味性,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康立青.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8(7):213-214.
[2]黄宝真.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97.
[3]蓝艺明.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6):51-54.
[4]郭淑娜.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