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全球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绿色发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之一,农业行业对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责任和潜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措施至关重要。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主要集中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生产结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加强环境保护。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农业行业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并减少碳排放。同时,发展有机农业和无农药农业模式有助于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应得到加强,包括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为了确保农业绿色发展的落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业生态系统保护也应得到重视。加强农田管理,促进碳汇增长,有助于减少土地退化和提高土壤质量。
二、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
1.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对土地、水资源、能源等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针对土地资源,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采取精准施肥、科学轮作、合理土壤管理等措施,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从而增加土地的产出。其次,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农业绿色发展应注重节约用水和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推广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田灌溉的水量,并结合精准农业技术,实现灌溉的精确供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最后,农业绿色发展还需要关注能源的利用和节约。推广农业机械化、农业生物质能利用等技术手段,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1]。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涉及到农作物的选择、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首先,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农产品市场需求,合理选择适宜的农作物。通过科学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推广高产抗逆、耐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其次,农业绿色发展还需要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通过推广轮作休耕、种植绿肥作物等措施,改善土地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后,农业绿色发展还需要注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适合本地区特色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
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保护农业环境不仅关乎农田的生产力和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关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首先是推动农业的有机转型。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风险。同时,支持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和销售,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其次是加强兽畜禽养殖环境的治理。加强养殖场的环境监管,规范投放兽药和饲料添加剂,减少养殖废弃物和粪污的排放。推广高效环保的养殖技术,如沼气发电、沼液肥料等,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再次是推广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技术。加强农田的水土保持工作,推广植被覆盖和农田轮作,减少土壤侵蚀和农药、化肥的流失。倡导合理农田排水和沟渠维护,减少农田的面源污染。最后是强化农业水资源管理。建立全面的农田水管理体系,合理分配和利用农业用水资源,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和过度开发水源,维护水生态平衡。鼓励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如滴灌、精准灌溉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措施建议
1.培育低碳农业模式
在碳中和目标下,培育低碳农业模式是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低碳农业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推广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避免使用化肥和农药,通过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控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是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如精准农业技术、无人机植保、节水灌溉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通过使用精准施肥技术和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减少物质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气体排放。最后是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进行合理的农作物轮作和间作,增加碳循环和土壤保护能力。
2.加强农田水资源管理
农田水资源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水资源,实现节水减排,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首先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精准灌溉等。这些技术可以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效率。通过科学合理地计算农作物的水需求,精确地调控水量、水时和水质,实现精准用水,减少农田用水的浪费。其次是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优化灌溉渠道和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调控能力。最后是提倡农业节水意识:开展农业节水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科学的灌溉方法和管理技巧,引导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农田用水的浪费和滥用[2]。
3.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利用来减少排放,降低环境压力,实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推广农业有机肥料的生产和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肥料,通过堆肥、发酵等处理方法,生产高品质的有机肥料。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是开展农业废弃物能源利用项目。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棉杆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通过生物质发电、生物质燃料等方式,提供清洁能源供应。这样不仅能减少废弃物的堆放和露天燃烧排放,还能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降低碳排放。最后是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农业项目。鼓励开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农业项目,如食用菌种植、养殖废弃物蛋白粉的利用等。通过合理利用废弃物中的营养成分,实现农业、养殖和食用菌等产业的有机循环。
结语
农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加强农田水资源管理、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我们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推动农业向着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还能推动农民收入增加和乡村振兴。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鸣,张哲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1):24-31.
[2] 魏颖芳.新时代农业绿色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22.